English

党建
【青衿正风·文心铸魂系列】品读运河清风 共筑作风新篇——人文学院2024级研究生党支部共建活动纪实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23  浏览次数:

导语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2024级研究生党支部联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离退休教师党支部、2024级硕士生行政管理党支部,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地标(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艺术中心)和运河清风廉政文化主题公园为课堂,创新开展“品读运河清风,共筑作风新篇”主题党日活动。活动将廉政教育与书香文化深度融合,通过“行走的党课”形式,探索跨学科、跨代际的党员教育新路径。

运河寻根:千年文脉映照治党智慧

作为“行走的党课”首站,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以文物、影像与数字技术交融的展陈形式,带领师生回溯千年运河文脉。人文学院党员立足中国史与法治文化研究视角,聚焦漕运制度演变与运河治理智慧:从“密符扇”制度中解码古代权力监督的符号化设计,于“漕运账簿”中窥见明清审计的透明化实践,揭示“制度防腐”与新时代“中央八项规定”在规范公权力运行上的历史呼应。哲学专业党员则从“兼济天下、务实为民”的运河精神切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阐释党员干部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践行为民宗旨。

书香润心:典籍墨韵淬炼党性修养

在北京城市图书馆,活动打破传统参观动线,以自由沉浸式阅读激发思想共鸣。人文学院党员穿梭于层叠书架间,将学科特色融入党建学习:中国史专业党员研读《漕运通志》,探究古代廉政制度与社会治理的互动;法学理论研究者驻足党建专题区,对比《中国共产党章程》历次修订内容,剖析从严治党理论体系的演进逻辑;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党员结合跨文化传播视角,在“运河文化”外文文献专区,探讨如何以多语言叙事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廉政故事;美学专业师生则从艺术展陈中提炼“清水绕城”的清廉意象,赋予作风建设以审美维度。

清风铸魂:廉政文化叩问初心使命

步入运河清风廉政文化主题公园,师生们在专业讲解中探寻廉政文化的深邃智慧。从“密符扇”制度承载的明清漕运监督实践,到“甘棠镜鉴”回溯的西周召公听讼爱民典故;从“前于后于”展现的廉吏于成龙父子“清风两袖”事迹,到“第一党支部”雕塑铭刻的通州早期革命斗争历程,廉政符号串联起跨越时空的精神图谱。

思想传承:薪火交融共绘时代新卷

在“第一党支部”雕塑广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24级硕士行政管理党支部书记耿海柱与人文学院2024级研究生党支部副书记石雨加在离退休教师党支部书记刘长敏的见证下,庄重交换两院学习成果:政管学院编撰的《“行人社”薪火讲坛成果辑录》与人文学院整理的《大浪淘沙:红报里的中国共产党党史》研读心得,两本成果凝结着学科智慧与实践思考,成为代际思想传承的生动载体。刘长敏教授寄语青年党员:“从古籍中的廉政基因到新时代的纪律要求,学术研究与党性锤炼始终同频共振。望你们以书为媒,让红色血脉永续流淌。”

随后,全体党员列队肃立,面对党旗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宣誓声铿锵有力,老党员与青年党员共同以誓言铭刻对党的忠诚与纪律坚守。

知行合一:学科赋能启新程

此次活动立足人文学院法治文化、法学理论、中国史、哲学、美学、国际中文教育等学科优势,构建“历史溯源-理论阐释-实践体悟”教育闭环。从漕运制度到“中央八项规定”,从儒家“修齐治平”思想到党的自我革命理论,廉政文化的学术解读为党建教育注入厚重底蕴。未来,支部将深化“行走的党课”品牌,,推动党纪学习教育从“书本”走向“大地”,为培养“德法兼修、知行合一”的新时代人文社科人才厚植沃土。


【活动感悟】

张越:作为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党员,今日在通州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城市图书馆和运河清风廉政文化主题公园的参观学习,让我们在历史底蕴与时代精神中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大运河博物馆展现了中华法治文明的悠久历史——运河不仅是经济动脉,更是古代漕运治理、水利法制的重要见证。作为法科学子,我们更加坚定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使命。在城市图书馆的智慧殿堂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法治建设离不开知识的积淀与思维的开拓,激励我们以更扎实的专业素养服务全面依法治国。廉政文化公园的“运河清风”主题,通过历史清官廉吏的事迹,警示我们:未来的法律工作者必须恪守廉洁底线,让公平正义的信仰永不蒙尘。

此次党日活动以“法治初心,清风同行”为主题,让我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深化了使命感。我们将以运河精神为滋养,以法治信仰为指引,努力成长为德法兼修的新时代法治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张雯静:此次通州党日活动以运河文脉为轴,串联文化传承、创新与廉政三重命题,让我深刻领悟新时代党员的精神坐标。大运河博物馆中,古代漕运“通江达海”的开拓精神,与当代“一带一路”倡议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彰显我们党既赓续历史智慧、又引领时代浪潮的使命担当。在北京城市图书馆,智能服务与古籍典藏共生的场景令人触动。元宇宙阅读舱打破知识壁垒,让敦煌壁画在虚拟现实中“活”起来;智能机器人导览与白发读者相视而笑的瞬间,映照出“文化惠民”的深层含义。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党践行“全民共享”理念的缩影——让文明成果如运河水般滋养每个心灵,在数字时代续写“以文化人”的新篇章。运河清风廉政公园将纪律约束升华为文化浸润。刻满廉政箴言的青砖步道、“梅竹双清”的比德景观,构建出“行走的党性课堂”。古代漕运监管智慧与全面从严治党理念在此共鸣,揭示廉洁不仅是制度约束,更是文化基因的觉醒。当清风拂过竹林,我深切体悟:党性修养既要扎紧制度的篱笆,更需让清廉品格化作灵魂深处的审美自觉。

作为青年党员,此行既是文化寻根,更是初心淬炼。运河承载的开拓精神、图书馆孕育的知识力量、廉政园磨砺的初心本色,共同熔铸成新时代的红色基因。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我更加坚定:要以运河般的奔涌之力投身时代浪潮,以竹梅般的风骨坚守精神家园,让党的旗帜永远飘扬在文明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最前沿。

吴潇晗:此次党日活动以运河文化为主线,通过参观大运河博物馆、城市图书馆和廉政主题公园,让我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在大运河博物馆,千年漕运史展现了古代治国理政的智慧;城市图书馆的典籍文献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历史的新视角;“运河清风”主题公园则通过历代清官事迹和廉政文化展示,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水清人亦清”的为政之道。特别是“通州第一党支部”旧址,将红色基因与廉政传统完美融合,彰显了共产党人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政治品格。

作为法大学子,我们既要深耕专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更要严于律己,将廉洁自律内化于心。这次活动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和全面从严治党践行者的决心。未来,我们将以史明志、以廉正身,让青春在服务法治中国建设中绽放光彩。


图片:吴潇晗,石雨加

文字:吴潇晗


     下一条:人文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

分享到: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 版权所有
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 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 10224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