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团学活动
以文为炬,共启青春新程:中国政法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25级新生见面会顺利举行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08  浏览次数:

为帮助新同学更快了解汉语言文学学科特色、融入大学生活,2025年9月4日,中国政法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25级新生见面会在综合楼0511教室举办。本次见面会由2025级班主任王雨丝主持,中文教研室各位老师及全体2025级新生齐聚一堂,以温暖的对话开启了新生与中文世界的美好联结。

见面会伊始,中文教研室主任崔玉珍老师从基本情况、师资队伍、学科发展、学生培养四个维度,为新生系统介绍中文系的办学底蕴与发展成果。她提到,中文系自2002年成立以来,多年来不断发展,2020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入选北京市一流文科专业,2021年获批国际中文教育专硕点,2024年成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26年将正式开启招生,为学生搭建起更广阔、更坚实的成长平台。

在师资力量方面,中文系21名在职教师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超半数教师拥有海外访学经历,多毕业于北大、北师大、人大等顶尖高校,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关怀。教师团队不仅斩获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北京高等学校优秀专业课主讲教师等荣誉,还深度参与社会服务,如担任全国人大立法用语规范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为法治文化建设贡献中文力量。

学科特色上,中文系以语言、文学、文化与法律交叉为核心优势,在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等项目中持续突破,教师科研成果频登《中国社会科学》《文学遗产》等权威期刊。依托“法大中文学术研讨会”“中文论坛”“青年论坛”三大品牌活动,汇聚学界前沿力量,促进学术思想碰撞;同时,“鲲鹏杯论文竞赛”“人文大戏” 等特色活动,为学生提供学术实践与创意表达的舞台。

谈及学生培养,崔玉珍老师分享道,中文系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保障,努力打造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中文系与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古籍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等机构建立合作,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背景与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既有人进入党政机关、知名企业,也有学子保研至北大、清华、人大等顶尖学府,或赴海外深造,已有多位毕业生获得博士学位,在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就职。

随后,多位教师结合自身经历与专业视角,为新生送上成长寄语。谢丹凌老师以与美国经典作品《斯通纳》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 “邂逅” 为例,阐释中文学习的独特魅力,她指出,汉语言文学这们学科是深植于历史与社会的知识系统,其最迷人也最真诚的地方,是让我们在感性和理性之间来回跳跃,在审美和思辨之间反复扎根,给我们深刻的理解力、清醒的判断力以及温暖的共情力,并终将沉淀为大家的底蕴和格局。她送给新生 “三束光”——书桌前的阅读之光、技术洪流中的清醒之光、平凡日常里的理想之光,鼓励大家以阅读滋养心灵。

崔蕴华老师嘱咐新同学,从中学来到大学,要能够从伏案读书稍微抬头,看一下周围的世界,把眼光和格局放得更加高远。在新环境中,同学们会遇到很多问题,是否适应这里的气候,是否适应新的专业,是否将来要考和本科一样的专业,是否在这里要谈一段独特的情感,这些问题没有任何人可以帮你来回答,只有你自己在这4年的路径当中,自己不断的路过走过,体会过自己才能最终给自己一个答案。最后,崔老师引用脱口秀演员徐志胜的话寄语新生,愿大家在蓟门桥下探索四年后,能笑着说“长安到了,请笑纳自己”。

金莉莉老师表示,第一次看到新同学在见面会穿着统一的文化衫,体会到中文系这个大家庭越来越有凝聚力,越来越温暖了,非常开心能够和大家一起学习,期待在下周专业课上的见面。梁心怡老师关注新生的心理适应,建议大家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减少些焦虑,多在真实世界建立友情;徐文贵老师介绍了自己教授的课程,结合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实际,贴心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大家化解困惑、规划方向。韩达老师则把张晋藩先生的一首诗送给在座的各位同学,并祝福大家找到自己的观沧海;语言学教师孙竞坦诚分享专业学习特点,他指出语言学注重逻辑分析,看似枯燥,却能帮大家更清晰地理解语言本质,希望与大家一同进步。董燕老师感叹时间如白驹过隙,用“路虽远,行则将至”勉励各位同学在大学四年中找到自己的梦想,然后为之努力。

张文老师谈到,同学们都是来自于五湖四海的天之骄子,汇集到法大中文,是未来法大中文更好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人机共生的时代,要树立学无止境、终身学习的理念,拥有自我成长的意识,锻炼海纳百川的融合能力,适应新文科的发展需要。熊忭老师寄语各位新生,莫向外求,从自己出发寻找大自在,不必被绩点、保研等外在标准束缚。盛百卉老师以《西游记》第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 为例,生动阐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大学不是单打独斗,课堂讨论、小组任务都需要协调,这会成为同学们未来步入社会的重要能力,希望大家用四年时间积攒勇气与底气,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刘洋老师则十分关注身心健康,提醒大家无论压力多大,都要好好吃饭、睡觉、锻炼,健康的身体是追逐目标的基础。张悦老师特别提醒新生,要珍惜初入校园的 “敏感力”,带着当下的惶恐、好奇去阅读文本,会收获不一样的感悟,并为大家初步解答“学中文能干什么”的疑问,她认为中文不仅能培养表达与思辨能力,更能为同学们搭建多元发展路径,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认可的意义。针对新生可能面临的适应新环境、专业价值、未来规划等困惑,各位老师都给出了务实建议。

见面会最后,班主任王雨丝寄语新生:“老师们会成为大家的后盾,无论学业还是生活中的困惑,都可以随时沟通,每一位老师都会愿意帮助大家去处理。希望大家能够尽快成长,找到自己的方向,每天都能健康、快乐,相信每位同学都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此次新生见面会,不仅让2025级新生全面了解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实力与培养特色,更感受到老师们的关怀与期许。未来,2025 级新生将带着这份温暖与指引,在中文的世界里阅读经典、思辨成长,以青春之姿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文字:张越

图片:石雨加


上一条:人文心声 | 社团活动与校园生活分享...     下一条:夯实学术根基 明确培养准则丨人文学...

分享到: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 版权所有
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 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 10224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