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0日上午9时,2025年度“华岩学术基金”颁奖典礼暨首届华研学术沙龙在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举行。典礼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重庆华岩文教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政法大学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承办。重庆华岩文教基金会理事长道坚、秘书长尹亮,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副院长史经鹏,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晓敏、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吕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李虎群、党支部书记吴照玉、副所长苏峻,中国政法大学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俞学明、钱雪松、雷晓丽、刘畅老师,及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与中国政法大学的获奖同学及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研究中心钱雪松副教授主持。
在致辞环节中,李虎群所长代表学院向与会的各位嘉宾、同仁表示欢迎,并向华岩文教基金会多年来对学科发展建设的支持表达了衷心感谢。接着,李虎群教授以孔子与诸贤、伯牙与子期、佛陀与弟子等为例,叙说了学问与人生中“相遇”的兴味所在,指出在中心与基金会合作中也体现了三种“相遇”:一是代际相遇——由于在老一辈学者的课堂上相遇,因而成就了中心与基金会十四年的合作历程;二是学科相遇——在基金会的支持下,法大宗教学举办了近百场“华岩学术讲座”,促成了宗教学与法学、政治学等领域学者间的相遇;三是院校相遇,即法大宗教学与民大宗教学的通力合作,共同推进了宗教学学科的发展,也促进了两校学生间的相遇。
理事长道坚回顾了项目的缘起与发展历程,从基金会近二十年的公益历程切入,将“相遇”称为“善缘的共振”,指出基金会从2006年创办至今,始终致力于搭建“让学术与慈悲相遇”的桥梁,并赞叹法大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开展的系列活动为促进宗教与法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史经鹏副院长向基金会对于法大于民大同学学术成长的大力支持表达了诚挚感谢,并结合对基金会与法大、民大间合作的感悟,指出项目多年来的发展,使参与活动的同学不再限于宗教学或人文学科的同学,也使宗教学的研究平台日益开阔,同时,项目举办的学术活动为同学们提升自身学术能力提供了重要的交流与实践的契机与平台。
随后,雷晓丽与钱雪松老师对评选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宣读了获奖名单。与会嘉宾共同为获奖同学颁发了证书,并向大家表示祝贺。来自宗教学与中国哲学方向的胡静欣及李一鸣同学作为获奖学生代表进行了发言。胡静欣同学援引钱老师“死磕文本模糊处”的箴言,强调深入剖析是AI时代稀缺品质,并感谢华岩文教基金会及教师团队守护“学术共同体”,让跨学科相遇点燃“无用之用的人文之光”。李一鸣同学则谈到,在华岩学术活动及宗教学的课程中与佛教哲学的“相遇”,对其突破宋明理学时的学习瓶颈帮助极大,非常感谢中心与基金会提供的学术桥梁。
在交流环节,姜晓敏和吕芳教授指出,基金会及研究中心的通力合作,为法学与政管的同学提供了重要的跨学科研究的机遇与平台,打破了学科边界,表示将继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中心的学术活动,并向基金会与中心的大力支持表达了衷心感谢。吴照玉、苏峻、刘畅老师也向基金会多年来的支持深表感谢,并结合个人的研究领域肯定了宗教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活动最后,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俞学明教授致感谢辞。俞学明教授首先对华岩文教基金会对法大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的支持表示诚挚感谢,并强调开放边界、互相启发的学术共同体才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基石,期许华岩平台继续推动善治宗教的理念探索,为个体心灵与社会治理提供思想资源。
颁奖典礼结束后,学术沙龙正式开始。沙龙共分为三场专题研讨,由部分获奖同学进行论文及项目汇报,并由在场老师与同学进行问答交流。
最后,钱雪松老师对中国政法大学第一届华研学术沙龙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对到场的老师、同学以及会务人员表示感谢,也希望大家能踊跃参与到以后的活动当中。
图片|王子健、孙琢岩
文案|乔昂
附:2025年度“华岩学术基金”获奖名单
(一)华岩奖学金
一等奖:
乔 昂:《耆那教与佛教业报机制差异探析》
胡静欣:《马丁·布伯对话哲学对主体性哲学的反思与超越》
王子健:《从二谛到三谛——以智顗对“三是偈”的创造性诠释为中心》
二等奖:
倪憬怡:《霍布斯政教合一理论的思想架构——以<利维坦>为例》
魏 玮:《从英译“易”观念的误读看中西哲学差异》
张 丁:《佛光山人间佛教在日本的弘法实践研究——以“本土化”为核心》
徐皓天:《林兆恩“道”概念辨析——基于林兆恩的<道德经>注疏》
孙琢岩:《佛教在现代科学的实践——以太虚大师为例》
吴 培:Kant’s Objection to the Ontological Proof: The Incoherence of Necessary Being
赵 祎:《浅析墨家“节葬”思想》
(二)华岩学术活动组织奖
一等奖:倪憬怡、乔 昂、徐皓天、胡静欣
二等奖:魏 玮、吴 培、王子健、孙琢岩、张 丁
(三)华岩悦读奖
一等奖:
倪憬怡(中国政法大学-24级宗教学研究生):《知识论的转向:我们该如何对待恶的难题?》
李一鸣(中国政法大学-23级中国哲学研究生) :《二程“心迹”说的建立及其辟佛价值》
二等奖:
虞惠任(中国政法大学-21哲学本科):《宇宙论证明何以不成立——从叔本华关于充足理由律的批判性视角看》
刘朴淳(中央民族大学-24级宗教学研究生):《科举危机与三教突围:晚明士绅林兆恩的宗教重构与实践》
姜爰亦(中国政法大学-22哲学本科):《闽台地区“水流妈”现象研究》
杨惠予(中央民族大学-22级宗教学本科生):《成为罗马教会的“锚”:4-5世纪的彼得接受史研究》
优胜奖:
胡静欣(中国政法大学-22级宗教学研究生):《探析马丁·布伯<我与你>中的相遇神学》
张滋东(中国政法大学-20级国际法学院本科):《<成唯识论>中的种子与熏习》
张 丁(中国政法大学-22级宗教学研究生):《出入儒道,立足禅法:即非如一的三教融合思想研究》
吴若萱(中国政法大学-22哲学本科):《康德式的“上帝与恶”问题——借助“根本恶”的自由意志辨析》
魏 玮(中国政法大学-23级宗教学研究生):《太虚大师对阳明“四句教”的诠释——以“四有”“四无”说论争为背景》
许天一(中央民族大学-哲学本科生):《对孔汉思世界伦理的批判与超越:以人性为核心的哲学路径重构》
乔 昂(中国政法大学-24级宗教学研究生):《四明知礼性具思想探微》
吴 培(中国政法大学-23级宗教学研究生):《论“物不迁”——从<物不迁论>的论证结构来看》
(四)华研项目立项名单
杨景程、王世扬、邱桐、李铭越、甘润卓:《宗教、法律与灾荒:清代赈灾法制及实践中的宗教因素》
陈劭颖、刘浩田、袁静仪、杜雨淅、许诗雨:《清代福建民间信仰与械斗治理》
高康越、徐一然:《从“宗教隐退”到“宗教回归”:福利国家视角下宗教组织的社会保障功能及运行机制探析——以德国为研究范本》
徐朗、刘凌宇、廖仲珩、王国墉:《粤港澳大湾区谭公信俗研究》
汤帅、余小蓉、黄悦:《高原湖泊水神研究——以云南洱海古生村为例》
上一条:“灾害史研究新时代:中国与世界”... 下一条:“蓟门谈史”系列讲座第50讲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