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4日15时许,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中文论坛第十三期“读出经典——以哈罗德·布鲁姆的经典理论为中心”在我校昌平校区逸夫楼4040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人文学院中文教研室主办,人文学院学生会承办,主讲嘉宾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金永兵教授。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卢燕娟老师主持了此次讲座。中文教研室主任董燕老师、副主任徐文贵老师,以及法大热爱文学的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简明扼要的开场白后,金教授首先向我们解释了如何读出经典的问题。他认为读书应该是一种信仰,读书可以实现自我救赎。然而在自媒体时代,碎片式和快餐化的信息趋势使得“选择什么来读”变得尤为重要。选择书就要选择源头性著作——当时代不知向何处去时,人们就会不自觉地回溯文化源头——经典是时代安身立命之本。此外,金教授通过对比中国古代和古希腊罗马对经典的解释,引出了布鲁姆如何建立经典谱系、发掘经典性的过程,建议我们可以借鉴大师的逻辑方法,自我修身,让经典在当代文学中体现价值。
接下来,金教授重点阐释了“布鲁姆看文学经典经典性”所在的四个角度。一是审美至上,在审美中读到政治和价值追求,寻找审美和意识形态的关系;二是使美感增加陌生性,陌生性不断更新扩大变化审美结构,要读出新意和审美感知;三是增进内在自我成长,经典能够让自我重新回归本身,对自我可能性进行发掘和弘扬;四是善用自己的孤独,布鲁姆传递的个体强大生命辩证法,对于当下美国文学的沦落来说,是一种精神拯救。而对经典建构,重建伟大道统是重建强大自我的方法路径。金教授发言结束后,卢燕娟老师做了精彩的总结。
随后,讲座进入互动环节。在场同学积极提问,希望与金教授深入交流,分享心得;金教授也耐心回应,以专业知识与独到眼光解决疑问。就年轻人如何理解和利用“布鲁姆”的问题,金教授补充说:我们的传统是集体主义文化,不是个人主义文化,不大可能完全借西方完成东方建构,我们还得靠自己的民族文学经典完成构建。当代人应在阅读的时候注入自我的审美体验,尊重内在自我。至于同学提出的“我们如何掌控经典精神力量而不是陷入作家怪圈”的问题,金教授耐心解释,经典确实是我们成长的养分,不被作家限制走出作家很难,但是我们的生活和作家不完全重叠,这一点为超越作家提供了可能。教授也希望我们能扩大自己的体验,而不是强化自己的体验——当代人需要存同更要求异。
讲座圆满落下帷幕,现场掌声经久不息,金永兵教授带来的经典盛宴将长久停留在法大师生心中。
记者:李姣蓉 摄影:罗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