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News bulletin

学术动态

文兵教授赴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学

发表时间:2017-10-09 浏览次数: 发布人:管理员 返回列表

     

       11月24日上午,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主题为“南开大学2016年政法前沿问题”的报告会。报告《阿伦特:哲学与政治——由思想与判断切入》由中国政法大学文兵教授主讲。与会者包括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和哲学院师生,约七十余人。由杨谦教授主持。 

     文教授以阿伦特的“思想”和“判断”为切入点,讲述了其关于“哲学与政治”问题的思考。

      在报告开始时,文教授向学生们展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领域: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文教授解释了阿伦特语境中“哲学”和“政治”的特有之意,并在接下来的时间,用“思想”和“判断”两环节带领学生们详细考量了两者的含义和关系。  
      环节一:无思想。文教授首先介绍了阿伦特在艾希曼审判中的两个疑问:1、非恶魔之人,为何服务于纳粹?如何托辞?2、少数的异类如何能不合作?文教授阐述了阿伦特的回答。阿伦特认为战犯的借口,如集体罪责、零件理论、小恶理论、责任担当、国家理性、上级命令,都不成立并给予了一一驳斥。与纳粹合作者与不合作者的区别在于有无“思想”,不是生活意义中的思想,是哲学家所言的“思”,不“思”并不是蠢。这种“思”是那种明确地要与自己相处、与自己交谈的倾向。苏格拉底认为:只有懂得如何与自己共处的人才适合与他人相处。不合作者的判断是基于“思想”:与自己对话,得出“不能与作为杀人犯的自己共存”的认知,所以不合作。而合作者之恶在于不“思”,是“平庸之恶”。

         但话锋一转,文教授用两问题指出阿伦特“思想”的缺陷所在:1、独在的、自我的对话是否可能?2、是否只有懂得如何与自己共处的人才适合与他人相处?问题一,文教授用胡塞尔对意识的现象学的分析作了解释:将自己理解为对自己的说者是可能的,但这说者不告知什么,不带来新知识,并不是交往意义上的说者,是孤独的说者。问题二,文教授引用了海德格尔和柏拉图的例子说明:连伟大的思者海氏和柏氏在政治实践中也并不成功,所以答案是否定的。

        环节二:判断。文教授指出,阿伦特的“判断”具有必然性,即有典范性,不由经验或理论推理而生,是人们对无法指明的普遍法则的赞同的必然性。“判断”是人作为政治存在的根本能力。

      

      最后文教授指出,“思想”从属哲学,“判断”从属政治,两者对立,虽然阿伦特试图去沟通两者,引导哲学走向政治,但是方法存在问题,为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我院杨谦教授对文教授的报告作了总结。杨教授指出,文教授选择了一个难度很大、学理性很强的话题,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政治哲学讲座。讲座思路严谨、理论视野宽广、举例生动,从阿伦特对一个战犯审判的报道为切入点展开了深入的人性、伦理、政治、哲学的思考。开阔了学生眼界,为硕士博士选择以一位学者或一本书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撰写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会后,文教授与学生进行交流,耐心解答了相关疑问。

新闻转自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http://cz.nankai.edu.cn/Page/AriticlePage.aspx?ID=cc0fe4da-10f8-4511-8bec-bb6dee425301&NCode=XY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