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News bulletin

学术动态

中国政法大学首届政治哲学和法哲学论坛成功召开

发表时间:2018-10-29 浏览次数: 发布人: 返回列表

2018年10月20日下午,由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举办的首届“政治哲学和法哲学高端论坛”,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逸夫楼4040会议室召开。北京大学哲学系韩水法、徐龙飞,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谷裕,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欧阳谦,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应奇,商务印书馆陈小文,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崔伟奇老师和我校哲学系的倪寿鹏、吴照玉老师分别作了精彩发言。文兵教授与宫睿副教授分别主持了上下两半场的发言。我校人文学院费多益、胡小进、李璐等师生,天津理工大学李栋老师等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由韩水法老师第一个做报告,他的主题为:“再论正当性与合法性”。他主要是重新梳理了一下马克斯·韦伯关于正当性和合法性的区别,而后介绍了施密特在韦伯的这一观点上的发展。韦伯首先系统区分了正当性和合法性,他指出正当性具有多种形式,合法性仅仅是正当性的一种。施密特对这一区分不甚满意,他认为韦伯把正当性和合法性的区别讲的不够透彻,他通过分析魏玛宪法提出了对自由主义的批评,最终得出了法与正当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有法不一定有正当这一结论。

undefined

徐龙飞老师针对“托马斯·阿奎那的法哲学与国家政治思想研究”进行了报告:他认为托马斯·阿奎那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推向了最高峰。在阿奎那看来:人法和自然法以及神法三者之间虽有区别,但在某些最本质的层面上却是相通的,人法对于自然法和神法具有保障功能。最后,通过正义及其三种形式,引发了后世关于如何面对恶法的思考和论证,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谷裕老师的视角比较独特,她通过三部德语戏剧来展现巴洛克时期国家哲学、政治哲学的种类和演化。在这一过程中,受宗教和道德约束的德性让位于实际政治考量,实用价值代替了永恒价值,对彼岸的追求与期待被置换为现实政治中正确的行动。

倪寿鹏老师的发言主题是“马克思哲学视野下的正义理论”。他指出,近些年来从马克思主义视角来看政治哲学成为了国内的一个热点,并从内在和外在的原因上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在马哲界探讨和分析政治哲学的三步走策略。最后,通过分析罗尔斯与马克思关于正义的比较研究,试图为马克思哲学视野下的正义理论开辟新的视角。

欧阳谦老师的发言内容围绕“文化政治的正义逻辑”展开。他认为文化政治是从阶级政治和政党政治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政治类型,近些年来在西方比较流行。他着重就文化政治的四个问题展开深入分析,让大家受益匪浅。

应奇老师以“哲学的转型与法哲学的转型”为题展开了深奥的论证。他以《东西方哲学年鉴》一书中的德国哲学研究的当代意义的三个特征为引子,以法哲学原理现实化为切入点,阐释了法哲学原理的两个偏见,并由这两个偏见得出了对待法哲学的两个不同策略。他主张应对这一问题应当回到公平性的基础上,既不返回,也不是解放,而是追求均衡。

陈小文老师的题目十分前沿——“实践理性第一原则与人工智能的未来”。陈老师指出,所谓实践理性的第一原则其实就是托马斯·阿奎那的“行善避害”。从这一角度探讨了人工智能的未来,他提出:人工智能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用来取代人,相反,对人工智能的合理利用可以帮助人们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崔伟奇老师的报告内容主要围绕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法哲学和政治哲学所带来的挑战展开。他指出,目前知识生产意义上的科学越来越来主导我们这个社会,如何避免相关的知识对人类造成不可控的破坏就成为一个难题。借助后现代思潮和反讽的自由主义的相关理论,他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指明了方向。

吴照玉老师的报告主要是通过苏格兰的启蒙运动来分析分配正义的现代化转型问题。她指出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主要侧重于对政治权利或荣誉的分配,十八世纪苏格兰思想家休谟和斯密对分配正义的转型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休谟提出了财产的稳定占有是一切正义的首要原则这一观点,为现代的分配正义打下了初步基础。斯密进一步把关注点聚焦在商业社会中的交换正义上,使得财产分配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这两位思想家的观点都对现代社会中关于财产权的讨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undefined

会后,老师们对报告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文兵教授对所有出席本次会议的师生表达了感谢,本次论坛获得圆满成功。

陈聪、王盛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