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汉语言文字学
杨凤仙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7-04  浏览次数:

杨凤仙,女,1965年10月出生,吉林德惠人,博士,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

汉语史、法律语言、国际汉语

工作经历

2006/6-至今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1987/8-2006/6

北华大学(原吉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古汉语教研室,汉语史硕导)

教育经历

2003/9-2006/6

北京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文字训诂学方向),获博士学位。

1991/9-1994/7

东北师范大学 中文专业汉语史方向,获硕士学位。

1983/9-1987/7

吉林师范学院 中文专业,获学士学位。

访学经历

2015/1/28--班戈孔院

开设课程(代表性课程)

1.古代汉语、汉字学、语言学(给本科生)

2.司法语言学、法律语言学、讯问语言学、立法语言学(给研究生)

3.汉语综合、汉字、听力、法律汉语(留学生)等

代表性学术成果(若无可删除此项)

专著

《上古汉语“言说类”动词词义研究》2013,台湾花木兰出版社

论文

名称

发表时间

刊物名称

上古“告诉类”动词词义系统研究

2013、12、1

华夏文化论坛

An Analysis on Semantic and Prag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YINGDANG (Should)' in Legal Texts

2013

LLD3,Shanghai

The American Scholars Press

An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Roles in Interroga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Language Use from the Aspect of Turn

2013

IRSL2013,Hangzhou

The American Scholars Press

Reflection on "Taobao Style Warrant"

---Also on Relavant Issues of Register of Legal Language in Chinese Language

2013

LTC3, 2013.Hangzhou

The American Scholars Press

汉语日常语体与法律语体“可以”语意特征之异

2012、6、30

(韩国)《庆熙法学》

试论上古介词“于”用法的演变——兼谈“V+N2+N1”的归类

2012、3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试论上古介词“于”用法的演变——兼谈“V+N2+N1”的归类

2012.9

人大复印资料

古汉语“言说类”动词的演变规律之探析

2011、6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Analyzing the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of Criminal Interrogation Discours

2012

LLD,2012,Hangzhou,China The American Scholars Press

Semantic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May Be" in the Criminal Law

2011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w,Translation and Culture:Advances in Law and LanguagesAugust 28-30,2011,beijing,China The American Scholars Press

第一届法律翻译文化论文集

“问”之演变

2009

古汉语研究

科研项目

纵向项目:

汉语“问”类动词历时演变研究,2007,教育部一般社科项目

横向项目:

法律语言汉韩、汉日同形词对比研究,2011。

校级项目:

2012年度校级社科项目规划项目“古汉语‘说话类’动词语义场研究”课题(课题编号:10813343) (校级社科项目)

2007年度中文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其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创新的研究(学校教改项目)

学术兼职

兼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律语言研究中心研究员。

个人联系方式

yangfengxian999@126.com


上一条:张文    

分享到: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 版权所有
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 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 10224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