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人文学院哲学系俞学明教授出席了由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台湾佛光大学佛教学院、台湾南华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协办的“第五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青年佛教学者学术研讨会”,来自大陆、香港、台湾、澳门两岸四地的学者一百多人参加了学术研讨会。俞学明教授在会上发表“中国佛教游学传统的现代意义”的学术论文,并担任第八场青年学者论文发表会的主持及点评嘉宾。
俞学明在论文发表时,介绍了自己在开展隋唐佛教宗派研究过程中对国际学界关注的中国佛教“宗派”存在及其存在形式问题的思考,指出会通性是理解中国佛教宗派问题的新维度。在隋唐佛教宗派的会通底色的形成中,开放性的游学正是会通性形成的一个重要助缘,因而,游学问题的研究,也可谓是宗派研究的一个副产品。文章详细考察了中国佛教游学传统形成的基础,是对于印度佛教游学传统和中国古代游学传统的继承,并对中国佛教游学进行了分类。俞学明指出,在中国佛教游学传统的考察中,有两点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其一,游学类型的迁变与中国佛教发展历程的关联性问题;其二,从佛陀开始的对游学原则和价值的反省,如佛教既有行不拘一地一墟、学不定常师、备综经籍、内外兼修为基础的博学遍历的开放性传统,也有对游学与信仰坚定性、游学与社会管理之间张力的省察,这些都对作为开放式国际体验式教育形式有启发意义,值得仔细思考。
上一条:人文学院张秀琴教授参加“列宁思想... 下一条:第十四届价值哲学学术研讨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