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资讯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系列论坛第二讲——杨生平: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理论渊源及实质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0-19  浏览次数:

2018年10月18日14:30,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杨生平教授主讲的“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理论渊源及实质”学术报告会于学院路校区科研楼B210会议室举行。本次报告会由人文学院文兵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袁方副教授担任评议人。校党委副书记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浣月教授出席了此次报告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孙美堂、蔺庆春、何海燕,人文学院倪寿鹏、罗朝慧、吴照玉等老师参加了此次报告会并进行了热烈的互动。许多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在文兵教授的主持下,杨生平教授在和与会师生简单而友好的介绍、交流中,引出自己对“意识形态终结”论研究的切入点,希望与大家共同研讨进步。

报告伊始,杨生平教授指出,意识形态问题不仅仅是社会思潮,更是思想思潮和学术思潮,许多学者由于意识形态问题的政治敏感性往往对其进行规避,这是不值得提倡的。之后,杨生平教授从“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发展脉络、“意识形态终结”论的论证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意识形态终结”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实质及其批判四个方面展开了报告与研讨。

首先,杨生平教授将“意识形态终结”论追溯到法国文学家阿尔伯特·加缪194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进而展开了对雷蒙·阿隆、丹尼尔·贝尔、爱德华·希尔斯、弗朗西斯·福山、萨缪尔·亨廷顿等西方学者观点的论述。杨生平教授指出,自“意识形态终结”论提出以来,到20世纪中叶其矛头指向正是马克思主义,直至将共产主义与世袭君主制、法西斯主义等同视之,借此鼓吹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绝对优越性。

其次,杨生平教授概括了西方思想界提出“意识形态终结”论三个方面的原因,即现实原因、学理原因和思想原因。在现实上,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历经曲折,而资本主义的改良(国家干预资本)和福利国家的产生则成绩斐然。在学理上,西方学者片面发挥马克思的有关思想,以意识形态本质上是虚假意识为由而拒斥之。在思想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偏重推翻旧世界,疏于建设新世界,这使得苏联等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遇了重重困难,也让西方右翼学者借口社会主义对从事具体建设没有提出什么有吸引力的方案来攻击社会主义。

再次,杨生平教授认为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原著进行语言学考察,能够明确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意识形态更重要的含义是指服务经济基础的观念上层建筑,它已构成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环节,杨生平教授还结合中西文化的价值观差异等话题,进一步提出意识形态实际上包含着存在论、认识论、价值论等多方面的涵义。

最后,杨生平教授认为,意识形态实质上表征的是社会文化领域的权力关系,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对西方学者的“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回应与批判需要解决三方面问题:一是在利益倾向上,“意识形态终结”论仍然是一种意识形态,有其特定的利益主张;二是在思想方法上,“意识形态终结”以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为其哲学方法论,但这种哲学方法本身并不是没有问题的;三在自我坚持上,要坚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目前为止理论上最完备的意识形态理论,但在不断批判西方意识形态的过程中要加强反身性研究,丰富发展自身理论,而意识形态最关键的问题不仅仅在于理论的科学性与现实解释力,更在于现实的发展以及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在评议和自由研讨环节,袁方副教授认为杨教授从思想史、哲学史的脉络把握马克思主义,回应“意识形态终结”论,最终回归到当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实问题,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坚定理论信念和未来方向。与会的其他老师和几位研究生也从各自角度提出了问题或分享了心得体会,杨生平教授联系他先前发表的论文进行了简短的回应。

高浣月教授对本次学术报告会进行了总结,她首先对杨生平教授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认为杨教授将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回归到现实实践上,践行了马克思主义学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为师生们树立了榜样。她表示将继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系列论坛”进行大力支持,为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们提供更多的与学术名家交流学习的机会,共同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王琪琰供稿)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系列论坛”的宗旨,是为了加强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研究和学科建设,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和宣传教学,由我校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基地共同主办。


上一条:中国政法大学首届政治哲学和法哲学...     下一条:中国政法大学2018年首届“天问”系...

分享到: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 版权所有
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 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 10224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