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资讯
新书推荐——我院费多益教授《心身关系问题研究》出版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1-23  浏览次数:

作者:费多益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8年10月

书号:9787100165921

内容简介:

心身关系是始终伴随着人类、深入探讨人类自身存在的一个古老而基本的命题。尽管当代心身难题的讨论仍然处于“众说纷纭”的阶段,但是旧的话题已注入新的内容。现代科学的发展为人们理解心灵与身体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对因袭多年的传统哲学观念带来挑战和冲击。本书汇集了作者15年来对心身关系的心得,立足当代哲学重新思考心身难题,从本体论、认识论与知识论、价值论三个方面探讨了相关的纷争与实质。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时下时髦的以神经科学或认知科学方式讨论问题的途径,该书注重形而上学层面的追问、考查和剖析,呈现出一种清新而厚重的古典气质。

部分章节节选

1、心身难题的概念羁绊:我们遭遇心身关系问题的症结,源自作为基础的本体论层面的困境——从概念的种类来看,用以把握心灵的主观层面的形式与用来了解大脑的客观层面的形式似乎是不可通约的,体现为:经验表述受到语言限制,心理事件无法纳入严格的规律,主体对于自己的心智状态拥有某种别人不可分享的通路。为了在心身难题上有所进展,本文试图摆脱这样的假设,即“心理”和“物理”具有相互排斥性,二者是互不相容的存在论范畴。“心”与“身”被看作互换而不共存的两种视角,身体中的事件以心灵中的观念来表现,并且具有表现性的对应关系,而实现这种对应的途径已经包含在实体之中——机体进行目的性活动的能力构成它们内在活动的源泉,通过生命范畴的联结,心灵与身体保持了可共同实现的机制。

2、他心感知如何可能?推测他人心理状态与知觉自我具有内在的联系,借助自动的、无意识的模仿,我们可能直接体验到他人的内心状态,这得益于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相似的神经通路。这一发现揭示了感知他人动作意图的关联机制。本文在分析由此带来的启示的同时,通过因果性考察谨慎指出,(神经)相关性并未提供关于他心理解的完备解释,并且它们仅仅在最低限度发挥作用。文章由此进一步探讨了他心知识的知识论特征,即作为一种具有私人性质的知识,他心经验能够通过公共的表达方式以及对各自心灵状态性质的描述,达成相对一致的体认和交流。然而,从根本上读懂他心又是不可能的,因为意识经验存在于其严格意义下的拥有者,经验主体内部呈现出来的独特的感受质无法从第三人称角度得到测量。就此而言,所谓的感知他心不是寻求对他人行动方式的因果性说明,而是阅读他人特定情境中的意义表达。

3、意识何以成为“有意识的”?意识的高阶表征理论试图寻找心理状态中的“主动意识”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本文对其核心观点和主张进行阐释,呈现并分析了它所遭遇的困境与反驳,进而针对最为棘手的无目标状况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加以解析并给予回应,以期为进一步探索“通达意识”提供可能的视角与思路。

4、意义的来源:在洛克的意义理论中,意义是心中观念的标记,语词通过对观念的表达而获得意义。这一理论明确了人对意识中的那个被建构起来的表象的可感性的特征的语言陈述及逻辑演绎,然而它也预设了那些恰恰需要我们对之进行解释的心理意象。20世纪对此进路的质疑与反思显示出:语言表达式的意义是语言使用者所诉诸的所有证据的联合产物,并由制约着各种表达式的共同规则所给予。尽管如此,语言借助意向传达出意义,而意向是被众多心理状态以及非表征能力共同决定的;言说的意义与“理解”和“解释”能力紧密相连,而解释又是一种信念的赋与。


上一条:蓟门谈史第26讲:《传统史学与时代...     下一条:人文学院一周学术活动预告(2018年1...

分享到: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 版权所有
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 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 10224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