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资讯
“蓟门哲谭”第一讲——“宗教与文化”座谈会在中国政法大学圆满举行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2-12  浏览次数:

2018年11月5日下午,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主办,中国政法大学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承办的“宗教与文化”座谈会在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科研楼B209会议室举行。此次“宗教与文化”座谈会为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高端论坛“蓟门哲谭”第一讲,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先生担任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李海峰老师、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韩玉胜老师、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杜乐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台湾中医药研究基地赵威维老师、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商磊老师,以及我院俞学明老师、张浩军老师、孙国柱老师,人文学院以及国际儒学院的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宗教与文化”座谈会合影

楼宇烈先生从“宗教”这一概念的起源问题切入,介绍了近现代以来中国人认识“宗教”的大致过程。接着,楼先生又从三个方面深入探究了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其一,中、西方对“神”的认识存在根本差异,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说的“神”并非西方文化意义上的造物主,“神”在中国文化中有变化不测等多重意涵。其二,就信仰的对象而言,西方文化崇尚造物主意义上的“神”,中国文化崇尚的则是“人圣”。其三,西方宗教观念里的“神圣性”和“世俗化”是相分离的,而中国宗教的特点是“人圣性”和“生活化”的统一。楼先生指出,中国宗教的这种特点,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精神和人文精神。我们既不能将宗教与文化对立起来,也不能割裂性地理解文化。

楼先生继续谈到,文化的定义众说纷纭,迄今没有一致的看法,简单来讲,文化应该包括人类劳动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财富。从大处来说,文化可分为有形、无形两个方面,无形指的是人类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有形指的是人类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无形影响有形,有形影响无形,相互渗透,互不分离。最后,楼先生指出,宗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能对宗教文化进行深入探讨,我们的很多困惑将得到解决。

会议现场撷影

楼宇烈先生谈“宗教与文化”

來自各大高校的嘉宾围绕宗教与文化的多重面向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楼宇烈先生又殷切叮嘱:研究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时应该有充分的同情了解,还特别提示大家深入思考“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楼先生在讲话时所展现的高度文化自觉精神,引起了与会师生强烈的共鸣。

(陈静瑜供稿,苗世彧摄影,俞学明审定)

 

链接:蓟门哲谭

蓟门哲谭,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于2018年秋成立的专业性高端学术平台。相对于法大哲学系之前的“青年哲学论坛”,“蓟门哲谭”更加侧重于邀请学界硕德耆宿,“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论东西之学”。此一专业性学术平台,旨在增强法大哲学系师生的学术自觉,立足现实关怀,坚持问题导向,促进思想启发,努力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通过对话、座谈、论辩、研讨等各种灵活形式展开学术交流,为学界贡献思考,为社会贡献智慧。


上一条:“德治何以可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     下一条:人文学院一周学术活动预告(2018年1...

分享到: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 版权所有
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 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 10224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