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资讯
学术盛宴丨2019年中文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1-05  浏览次数:

2019年11月2日,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办的2019年中文学术研讨会在学院路校区圆满召开。本届研讨会的主题为“文学、语言研究的新视野”,下设语言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三个分会场。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知名院校、科研机构的四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上午8时30分,开幕式在科研楼B211召开,中国政法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卢燕娟主持会议,对莅临本次研讨会的复旦大学教授祝克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洪涛、北京大学教授魏丽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奇佳、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鲁太光等各位嘉宾、专家表示热烈欢迎。随后,人文学院副院长罗世琴、中文教研室主任崔玉珍先后致辞,向在座专家学者介绍了人文学院中文系的基本情况和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期待即将开展的学术交流与碰撞。

开幕式结束之后,语言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三场分会场研讨会分别在科研楼B209、B211、B215召开。

语言学分会场的主题为“语言、社会与语用”。复旦大学教授祝克懿首先做了题为《“语录体”考论的互文语篇视角》的报告,她结合《诗经》、《论文》等经典著作来分析“语录体”的文体流变、语篇生成的互文路径等问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赵雪在《短视频新闻语篇初探》报告中对短视频、新闻、语篇这三个概念逐一进行分析,结合抖音、今日头条等APP的发展现状对短视频新闻语篇进行系统阐述。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崔玉珍在《庭审自我识解与身份构建》中分析了在庭审中基于身份构建而采用的语用策略。随后,洪爽、张彦、崔越、孙品健、王璐璐、张文、邹玉华、谢俊英等专家学者相继发言,并就相关话题进行探讨与交流。

现当代文学分会场的主题为“东西文明碰撞下的百年中国文学”,分为上下午各两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洪涛首先做了题为《直面异质性: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挑战与前景》的主题发言。刘老师聚焦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及其引发的相关问题,将这一传播过程分为三个历史阶段,解析了当代文学在海外的异质性问题和其在海外受到的不同阐释。北京大学教授魏丽明的发言题目为《1924年泰戈尔访华的历史意义》。魏老师提出应从历史文明角度宏观地、正面地看待1924年泰戈尔访华的积极意义,同时要正视国内外对泰戈尔访华的种种误解。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鲁太光从“新世纪文学”概念辨析入手,对新世纪文学现象进行了梳理,探究了其下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中国人民大学陈奇佳教授随后对三位专家学者的发言进行评议,并就相关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现当代文学分会场下午的发言与讨论在热烈的气氛中继续进行。徐刚老师、李斌老师、董燕老师、金莉莉老师、卢燕娟老师、徐文贵老师和樊迎春、陈若谷、王越三位博士相继做了报告,他们的精彩发言激发了与会者的广泛讨论。

古代文学分会场以“文献、书写与文学研究”为主题进行报告、对谈及讨论。会议分四场进行,第一场由中国政法大学崔蕴华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赵培老师以“言为公、言为私与早期中国的著作权问题”为题目,就中国古代的“言为公”与“言为私”两种现象对著作权问题进行了讨论。随后,首都师范大学的李辉老师从周代歌诗的“文本化”入手,探讨《诗经》中复杂文本的成因。

第二场由中国政法大学罗世琴副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博士后张学谦老师、中国政法大学魏玮老师分别以《谶纬研究中的几个基础性问题》、《口传与书写:<晏子春秋>性质再探》为题进行了发言。第三场由中国政法大学刘洋老师主持,中国政法大学韩达老师主要讨论了太学的衰落与国子学地位的提升,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员吴寒则以清代北京地图这种独特的文献形式入手,对八旗制度的运行进行了考察,揭示了其间复杂的权力关系。第四场由魏玮老师主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潘静如老师和中国政法大学刘洋老师报告发言,老师们就相关话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中文闭幕式于下午18:00召开,语言分会场负责人崔玉珍老师、现当代文学分会场负责人金莉莉老师、古代文学分会场负责人韩达老师分别就会场的发言情况进行总结。此次研讨会现场讨论热烈、思想交锋碰撞,学术成果丰硕。三位老师再次感谢专家们的到来,希望学者们常来法大做客、交流。

中文教研室供稿


上一条:中国艺术研究院祝东力副院长做客我...     下一条:面向他者的世界——Andrea Altobran...

分享到: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 版权所有
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 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 10224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