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资讯
历史研究所召开第二届“历史学与通识教育”研讨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0-30  浏览次数:

2020年9月26日,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历史所召开第二届“历史学与通识教育”研讨会。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商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安徽大学历史系等十一所学校的二十三位老师与会,就历史学通识课程的教学实践及学科建设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2019级、2020级全体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也参与会议,向老师们提出自己对历史类通识课程的问题与建议。

上午九时,历史研究所赵晓华老师宣布会议开幕,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罗世琴副院长对会议致辞,随后由王静老师介绍历史研究所目前开设通识课的情况。九时四十分,在历史研究所所长胡小进老师的主持下第一组研讨开始。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展龙老师对现有的通识教育进行反思,并提出“新文科”是通识教育改革的方向。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丁慧倩老师根据“中国民俗史概要”的开课实践,阐述对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的熊金武老师交流其企业史授课过程中的实践与心得体会。河北大学历史学院的郑清坡老师分享了国史教学的若干体会,提出梳理国史与近代史、党史等的关系。历史研究所的邓庆平老师介绍社会史课程对通识教育的价值以及 “中国社会史”通识课程的教学实践

十一时十五分,与会者围绕“历史学与通识教育”话题进行自由讨论。中国政法大学历史研究所的王敬雅老师与河南大学展龙老师对通识课在追求课程框架完整性和学生接受度的平衡问题上进行讨论。西北政法大学的文姚丽老师结合自己在日本访学的经验,与展龙老师、胡小进老师、郑云艳老师交流日本及其他国家高校的通识教育情况,对通识课程中的跨学科教学方式进行讨论。人文学院历史研究所2019级硕士研究生贾致一同学对研究生通识课程在广度和深度的取舍问题进行提问。

下午二时,在中国政法大学历史研究所姜金顺老师的主持下第二组研讨会开始。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温海波老师以胡先骕的演讲为例,对“人文教育”、“博雅教育”、“通识教育”的概念和内涵进行追问,并提出如何让历史与通识教育更有趣。安徽大学历史系的卢祥亮老师阐述自己在高校历史类通识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罗艳春老师以天津葛沽为例,对高校历史课程的在地化教学实践进行交流探讨。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的李扬老师介绍其北京史课程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第三组研讨由王静老师主持。历史研究所的刘丹忱老师就课程思政谈了自己的理解。文姚丽老师提出要以实践教学提升《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堂教育的亲和力。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韩朝建老师以家族史教学为例,认为历史学田野教学中同样可以蕴含并开发出思政意义。历史研究所的赵国辉老师根据通识主干课“历史上的中国与世界”的教学实践,思考未来教学中应该努力的方向。

下午四时二十分,与会者开展圆桌会议。历史研究所的王学深老师以“历史上的中国与世界”课程为例,提出上课应当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将课程内容结合现实,引起兴趣。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的廖熹晨老师与历史研究所郑云艳老师对历史通识课中知识深浅问题进行探讨。王敬雅老师、刘丹忱老师与温海波老师讨论如何提升学生对历史学通识课程的兴趣。王静老师与韩朝建老师交流一流学科及一流本科课程的申报问题。与会者们还结合现实,对疫情期间如何进行实践教学问题展开讨论。

最后,赵晓华老师为本次研讨会进行总结发言,回顾历史研究所在历史学通识教育上的的成功经验和启发,以及未来应当继续努力的方向,并宣布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对来年的第三届“历史学与通识教育”研讨会表示期盼。

 

历史研究所  供稿


上一条:2020年度“华岩学术基金”颁奖典礼...     下一条:李德顺教授被聘为中国辩证唯物主义...

分享到: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 版权所有
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 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 10224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