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资讯
华岩论坛第69讲暨天问系列讲座第17讲——“刘剑锋:从般若学到涅槃学——早期中土解经视角下的思潮转向”成功举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10  浏览次数:

2020年11月6日晚19:00-21:00,中国政法大学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主办的华岩论坛第69讲暨天问系列讲座第17讲在腾讯会议直播平台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为“从般若学到涅槃学——早期中土解经视角下的思潮转向”,江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所副教授刘剑锋老师主讲,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雷晓丽老师主持,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以及全国各大高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参与了该讲座活动。

讲座前半部分刘剑锋老师对于佛教的解经体系做了一个粗略的梳理,后半部分则根据道安、鸠摩罗什、竺道生等人对早期佛教思潮中的解经思想和解经实践做了一些分析。刘剑锋老师指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佛教和其他宗教一样会不断尝试发展出正确解释自身的传统,在面临不同的情境时,也会创造出适合自己的解经学的方法和规则,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解经体系。

刘剑锋老师先介绍了印度解经学的体例。佛教的解经学是非常发达的。早在佛陀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解说佛经的各种部派的佛教论典。大乘佛教时期,更是出现了大量的思想家对各个副派进行专门的解释,那在这个过程中佛教的思想开发出了各种解经的体例和方法,解经作品开始大量出现。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解经作品大量涌现,出现了很多中土佛教的解经体例。按照大藏经以及相关的文献记载,按照各种解经体例的特征,大致可以把它们分为经注类、义疏类、集解类、疏钞类、科判类。最后,刘剑锋老师主要介绍了从道安、鸠摩罗什、竺道生在面临各种解经问题的时候创造出了各种独特的解经体式,并且这种解经实践影响了对于佛教义理的理解,从般若学到涅槃学的转向就与整个解经体式的变化发展密切相关。

(文:郭若云)


上一条:“艺术名家进课堂”之《自在国乐四...     下一条:“法大史学”研究生工作坊第四讲成...

分享到: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 版权所有
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 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 10224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