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资讯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惜茜教授做客我校名家论坛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23  浏览次数:

2020年12月15日下午,我校名家论坛第259讲暨中文论坛第47讲通过线上腾讯会议的方式成功举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毕惜茜教授以“刑事司法活动中的谈话(审讯)技术与技巧”为题做了精彩报告。本次论坛由科研处、人文学院共同举办,人文学院张彦副教授主持。

毕惜茜教授认为,审讯作为侦查行为之一是一门艺术、更是科学。她首先介绍了审讯的发展阶段,即由早期的以经验为主的传统方法到后来的心理学方法,再到现在的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现代审讯技术。现如今,审讯中可以利用眼动检测、面部表情识别、肢体行为分析、语音情感分析和脑电认知检测技术等了解被讯问人的心理,人工智能审讯在未来发展中大有可为。讯问规则的立法也逐渐完善,2010年高法制定两个《规定》首次对非法证据排除作了规定,2013年最高法出台《防范冤假错案意见》,2017年两高三部出台《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2018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增强了对非法证据排除的力度,同时明确了在审讯中严禁刑讯逼供、严禁威胁引诱欺骗和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等原则。

接着,毕教授详细地介绍了第一次讯问需解决的问题。首先,用常规式、自我介绍式、直呼其名式等“开场”树立威信。其次,因案因人采用不同策略营造或紧张严厉或宽松亲和的“氛围”。再次,利用使用证据法、情感感化法、造时用势法、散点法和避实就虚等策略进行“突破”。“结束”则可以用常规式、突然式或伏笔式。

最后,毕教授通过真实案件的讯问实例向大家展示问话的注意事项。问话要多采用开放式问话,获取更多信息;不要否定问,防止暗示;不要频繁打断对方,避免造成难以集中问题;应按照逻辑顺序发问,使其连续完成大脑图像描述;注意对方的身份特点,确保讯问笔录的真实性;谨慎重复发问,避免错误引导;避免罚言罚语,使用文明用语。这些都关乎讯问的质量、成功率及由此获取的口供的真实性。

在随后的问答环节,同学们对相关话题充分思考并踊跃发问,毕教授一一进行回应。论坛接近尾声,主持人张彦老师再次对毕教授的精彩演讲和解答表示感谢。本次论坛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文/蔡会萍

校、图/陈凯文


上一条:南京大学张建军教授做客我校名家论...     下一条:中国法治微电影展全国校园巡展在中...

分享到: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 版权所有
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 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 10224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