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资讯
我院主办“人文化成”系列讲座第十讲顺利举行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3-29  浏览次数:

2021年3月27日晚间,“人文化成”系列讲座(第二季)第十讲在线上举办,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王新春教授应邀作了题为“从易学史看三才之道中的人”的专题讲座。本系列讲座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和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主办,由中国政法大学“德治与法治”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承办。本场讲座在腾讯会议平台和bilibili网站同步直播,400多名来自山东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的师生及社会各界中国哲学爱好者在线观看。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李芙馥博士主持。

讲座甫始,王新春教授首先从民族与文化的视角阐发三才之道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他指出,中华民族正在稳步迈向民族复兴的征程,也在透过自身之努力坚韧推进着和谐世界的构建,而民族的复兴与和谐的构建跟文化密切相关,这就需要在经济腾飞的基础上实现文化的复兴。易学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易学关于三才之道的构想。接着,王教授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彰显易学影响下的中华文化塑造的独特的中华民族精神。他认为在古希腊的理性精神、古罗马的法的精神、希伯来的宗教精神影响下的西方文化,具有注重理性、逻辑、规则、法律、生命个我等特点。结合新冠疫情应对情况,王教授提出西方文化塑造下的西方人欠缺一种整体的、生命共同体的意识。而与其形成鲜明差异,中华文化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本于天人的贯通合一,接通天地、感通天地人物,确立多重角色之下的责任意识。在中华文化中,天地人物相连一体构成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人们整个生活的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当中,人是核心要素之一,多重角色是第一位的,生命的个我是第二位的。多重角色决定了人生在世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意识。

接下来,王教授向观众介绍了《周易》经传与易学的基本情况。他认为《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原典,备受历代人士尊崇,对传统哲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其他典籍所罕能与匹的作用,赢得了“六经之首”“大道之源”“三玄之一”“性命之源”等美誉。王教授指出,《周易》起源于卜筮活动,《周易》古经展示了六十四卦的符号与卦辞爻辞的文字一体对显的独特文本形式,《易传》对古经作了系统诠释与阐发,以人文理性创造性转化、升华信仰和筮术,开显出象数、义理合一下阴阳之道与性命之理相贯通的易学天人之学体系。《周易》经传和易学赋予了中国人一种生存论语境意义上的“易眼”。同时,王教授创造性的提出,学习佛学可以佛眼观尘世,学习法学可以法眼看社会,学习美学可以美眼观世界,而学习易学可以易眼观天人。

其后,王教授聚焦于易学中的三才之道,指出《周易》古经六十四卦的符号因筮占有人的因素参与,内含着三才之道的理念。通过解析《系辞》中大衍筮法的过程,王教授认为人物筮占实际是一个接通感通宇宙的本原、天地、人、四时、闰月的历程,体现了三才之道的基本理念,而经过了《易传》的诠释,三才之道进一步得到开显。通行本《易传》中的《系辞下》《说卦传》和马王堆帛书《易传》中《要》篇都阐发了三才之道,不过相较而言,帛书中的三才之道更加系统,内容也更丰富。经过了这样的阐发,彰显了人在世界中的角色定位与主体的担当。他强调,在天地所造化的人在其中的大千世界当中,有三个核心的要素,即天、地、人。天地是天地造化的本原,人则是在天地造化万物当中最具生命自觉意识的存在,只有人才能接续天地的造化之功,为世界带来更好的理想的未来。易学针对人在其中的世界来言说一切,三才架构下的世界是易学生发问题意识、确立理论和未来目标的出发点。历经从卜筮到《易传》的理性诠释,乃至后世传承这样一个久远的历程,三才之道成为易学的核心内容。接着,王教授又结合《周易》的卦象,分析其中的三才之道。他指出八卦三个爻画,初地二人上天,接通天地顶天立地方为人;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六个爻画,初二地、三四人、五上天。按照三才之道的架构,当人值地位,应当接通地契合柔刚的地道,厚重谦卑内敛而作地人;当人值人位,应当接通人而契合仁义人道,居仁由义守正不苟而作人人;当人值天位,应当接通天而契合阴阳天道,大气恢弘包容而作天人。王教授还以《乾卦》六爻为例,具体展现了如何在特殊境遇下如何接通感通天道、地道,实现人之一才理想的人生境地。

接下来,王教授又细致地梳理了易学发展史中尤其是汉代象数之学、魏晋义理之学、宋明象数义理双向发展之学中有关三才之道中的人的内容。他指出,《易传》揭示了阴阳之道和性命之理贯通之下的天人之学的体系,在汉代象数易学中,着力发展了阴阳大化之道下的易学的内涵。他以汉代孟喜的卦气说、京房的八宫说、荀爽升降说、郑玄爻辰说、虞翻成既济定说为例,具体展现象数易学系统当中所阐发的三才之道中的人,在阴阳大化之道下的人生定位与人文天下愿景。之后,王教授选取王弼易学为代表阐释魏晋易学中论三才与人,他认为王弼继承并弘扬了《易传》“时”的哲学,核心思想是人要做明时通变的“通人”,以六十四卦象征不同的时,每一卦六爻象征时位之变,人们应根据所置身其中的时做出相应的举措。王教授进一步指出,宋明的新易学是在汉代象数阴阳大化易学成就基础上,将易学推进到性命之理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借助易学性命之理的新的语境,对三才之道人之一才做出系统全面的阐发与推进。在对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蔡清等人易学思想分析基础上,王教授认为立足于人之一才,在三才之道的总体架构下,涵养圣贤气象,成就圣贤人生成为宋明以后易学的时代主题,也成为易学所促成的宋明理学的核心主题。

最后,讲座在线上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哲学研究所供稿


上一条:“法大史学”研究生工作坊第六讲成...     下一条:李德顺教授应邀作“变革时代的思维...

分享到: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 版权所有
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 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 10224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