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资讯
华岩论坛第75讲——“二战后泰国的Engaged Buddhism”成功举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0-22  浏览次数:

2021年10月19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主办的华岩论坛第75讲在腾讯会议直播平台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为“二战后泰国的Engaged Buddhism”,由复旦大学宗教学系副教授刘宇光老师主讲,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雷晓丽老师主持。

会议伊始,刘老师简要介绍了泰国Engaged Buddhism的两类群体,他们分别是都会地区的Engaged Buddhism和农村地区Engaged Buddhism,二者在很多方面有不同特点,而本次讲座以农村地区的Engaged Buddhism为主。接着,刘老师谈到了Engaged Buddhism出现的背景:泰国在二战后引入了外资,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泰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由此使得泰国各个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而泰国传统农村经济和环境是泰国佛教价值观念所仰赖的社会基础,因此,当传统农村经济被现代以盈利性为主的农业模式冲击而崩溃后,传统社会的伦理关系也随之崩溃瓦解。Engaged Buddhism的主体多来自农村,首先这些僧人本身与这件事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另外,传统价值的崩溃也对佛教的发展带来了威胁,为了拯救当时在经济和价值观上出现的种种危机、也为了佛教能够在泰国继续发展,Engaged Buddhism便随之出现。Engaged Buddhism出现的时间大约为20世纪60年代左右,且在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之间Engaged Buddhism发生了三个转向,刚开始出现的可称之为左翼僧,此为觉醒的一代,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当时农民生活艰苦的原因为何,并开始为农民发声;第二代为发展僧,开始为农民争取自己的权利,对政府的不合理的土地政策进行反击,为农民争取土地所有权;第三代为护林僧,主要从事农业环保事业。尽管三代的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同,但是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接下来,刘老师从五个方面介绍了这些僧人处理当时社会危机的具体做法:(1)针对农业用地污染等情况,僧侣们主要运用自己的身份召集人员共同治理农业污染。(2)完善社区制度。如进行妇孺教育、建设农会或农民合作社、创办农村银行等;(3)与各地僧团跨府串连,集合众人之力共同发展农村经济;(4)整合全国公民社会的NGO网络并与其合作,以便更有效地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5)在文化政治方面,地方僧人以地方传统抗衡曼谷国家核心。

紧接着,刘老师又解释了这些僧人身上带有如此明显的“抗争”精神的原因,这便是由于这些僧人曾在MCU受到了现代化的教育。MCU原为一高等佛学院,主要教授僧侣佛教义学。20世纪60年代后,在时年28岁的Sulak Sivaraksa (1933- )和时年23岁的Payutto法师、泰国官方教育部和美国政府(其中美国政府的推动是最为重要的因素)的三方的推动下,MCU由一传统佛学院改革成为了现代化的综合性大学。

最后,刘老师以回答以下四个问题结束这次讲座。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将Engaged Buddhism翻译为左翼佛教?老师指出,左翼在泰国的环境下有两层不同的含义,一是指泰共,二是指西方话语体系下的左翼,僧人们定义自己为西方话语体系下的左翼。第二个问题是这些在MCU受到现代化教育的僧人们对于美国的态度如何?他们对美国的制度采取了批判的态度。一方面反对美国在泰国采用的农业和经济政策;另一方面,在泰国僧团的制度建设问题上,希望采用类似美国的共和制。第三个问题是,Engaged Buddhism在泰国的影响如何?刘老师指出人数不多,但在观念与实践上对关注农民生计的僧团成员影响很大。第四个问题是,战后泰国Engaged Buddhism僧俗或城乡二线的共通观点是什么?刘老师的回答是城乡两条路线的Engaged Buddhism的共通观点是以西方左翼的观点作为工具以维持佛教在泰国的发展。

(文:钟祺琪)


上一条:“法律关系及其动态变化的形式化” ...     下一条:“法治与影像”系列讲座成功举办

分享到: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 版权所有
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 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 10224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