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团学活动
中国史研究生保定实践教学基地研学主题活动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2-04  浏览次数:

重回历史现场,能够使史学研究者在还原历史场景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历史事实,加强对史实细节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为了使中国史专业研究生将课上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学术研究能力,增强史学研究的主动性,2023年11月11日,历史研究所全体研究生由郑清坡、郑云艳、焦雨楠三位老师带队,赴河北省保定市开展研学活动。在相关合作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师生们先后参观了直隶总督署博物馆、保定水利博物馆(即清河道署)、淮军公所博物馆等清代直隶知名历史文化建筑。

一、直隶总督署:领略半部清史写照

直隶总督署,又称直隶总督部院,原建筑始建于元,明初为保定府衙,明永乐年间改做大宁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参将署。清雍正八年(1730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建立总督署。直隶总督共历74人99任次,其中包括方观承、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知名人物。1988年1月,直隶总督署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

历史所的同学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依次穿过了直隶总督署中的各个院落,仿佛书中那些历史人物一般在这座衙署中穿梭往来,重现直隶总督署官员的工作和生活。在讲解结束后自行参观,从公生明牌坊到上房院,同学们在规整迭进的庭院中领略古人的设计美学;在高耸巍峨的匾额中体会古人的勤政精神;在斑驳的古墙中窥见历史流转的岁月如梭。历史所师生在这座直隶总督署中将书中所载同历史建筑相结合,如同亲身走过了那段岁月,感受了厚重的历史底蕴,增进了对史实的理解。

二、清河道署:温故中华民族水利智慧

清河道署是河北省保存较完整的一座清代道台衙署。清河道全称为“分巡道直隶清河道”,始设于清雍正四年(1726年),清河道的设立有力地促进了保定及畿辅地区的河道治理和水利建设,保障了河湖安澜和一方百姓平安。2013年,清河道署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保定市依托清河道署旧址建立了保定水利博物馆。

保定水利博物馆馆藏丰富,不仅有辘轳、桔槔、多人操作脚踏水车等水利工具,还有关于河北水利的奏折、档案、图纸等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同学们参观了保定水利博物馆中的各个展厅,从各类珍贵的水利史料中汲取史学知识,从清河道署的传统建筑中熏陶史学素养,更从各个时期的水利成就中勾勒出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水利智慧和奋斗精神。

三、淮军公所:回顾淮军四十年兴衰

淮军公所,全称“淮军昭忠祠暨公所”,是李鸿章为纪念淮军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阵亡的“将士”而建的昭忠祠。保定淮军公所修建于光绪年间,正值李鸿章及淮军实力鼎盛时期,可谓规模庞大、工艺精美,堪称全国七所淮军昭忠祠之最。保定淮军公所是一座具有南方和北方风貌的混合建筑体,其建筑本身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同时还承载着多重的、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一座集史料和建筑艺术于一身的历史课堂。2013年,淮军公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研究所特别邀请了淮军公所博物馆杜艾容副馆长为我所师生进行讲解,杜艾容副馆长在带领师生游览整个淮军公所的同时,对保定淮军公所的建造过程、建筑风格、晚清淮军的政治活动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不仅拓宽了同学们认识历史事件的视野,也让同学们对淮军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场景使同学们对清代直隶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此次研学活动充分激发了同学们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兴趣,在参观历史文化建筑和博物馆的同时,作为历史学专业的研究生更加关注到了史实细节,透过“热闹”看“门道”,提高史学研究素养。同学们纷纷表示在本次研学活动中收获颇丰,获益匪浅。本次研学活动在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广泛参与下获得了圆满成功,让同学们满怀着对历史学的执着追求,在学术研究和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忘初心,永攀高峰!

文:李腾霄、刁占鑫


上一条:“儒风化德,人文润心”人文学院&国...     下一条:展讯|“书为心画”——2022-2023学...

分享到: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 版权所有
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 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 10224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