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团队

《法治文化专题研究》课程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运转模式。课程特色鲜明,学科的交叉性、开拓性在我校课程体系中颇具亮点,是多门社会学科交融的学术平台与前沿研究阵地。本课程关注学科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及时将最新研究成果充实到课程教学中去。


本课程团队结构合理,汇集诸多名家、学者,人才储备丰富。课程团队主要成员由不少名家学者担任,如李德顺,现任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学报主编。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此外,课程团队汇聚有不少青年教师,梯队建设合理。在现有基础上完善队伍建设制度,形成了老、中、青合理的梯队建设。多数团队成员有海外访学经历,并多次在海外参加大型学术会议。本课程作为法治文化专业学位课程,加强团队与国内外知名大学间的学术交流和互动,团队成员积极将研究前沿与海外访问成果融汇于课程之中。


团队成员简介


李德顺


简介:男,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生导师,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副所长、院文化中心主任;现任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人文学院荣誉院长、《中国政法大学学报》主编。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全国价值哲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市社科联常委、北京市哲学会副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价值论、当代文化。


代表性成果:《价值论》(专著),已出第二版,该书初版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新价值论》(专著),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家园--文化建设论纲》(专著),获国家图书奖二等奖;《公民道德读本》、《人生价值丛书》(编著)各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论普遍价值及其客观基础》,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是什么”与“如何建”的统一--社会主义观的跃迁》,获“全国报刊评选优秀政治理论文章一等奖”;《文化建设的三种导向》,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研成果一等奖。




刘斌


简介:男,现担任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新闻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主要研究领域是法治新闻与法治文化。


出版有专著《法治新闻传播学(主编)》(2012年)、《法治文化论集(主编)》(2007年)、《法制新闻的采访与写作》(2006年)、《法制新闻的理论与实践》(2005年)等。并在《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新华文摘》、《政法论坛》、《 社会科学论坛》等多家核心期刊发表数十篇学术文章,如《主流媒体报道中亟待改进的几个问题》、《法治文化三题》、《法治新闻传播学的三个基础问题》、《法治新闻传播》等。同时还主持了《北京市文化执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法治文化与文化法制》等多个科研项目。




文兵


简介:男,现任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哲学系教授、外国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市哲学会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高教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价值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哲学动态》编委会成员(2006.10至今)、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6-2010)。


主要研究方向为:后现代主义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政治哲学。代表性成果主要有:《主体的非中心化和历史的非连续性》,《哲学研究》2002年第1期;《对生存论本体论的一些质疑》,《哲学研究》2003年第10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3期;《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的解释学限度》,《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第6期;《现代与后现代价值观的的超越:多元中的追求》,《学术研究》2008年第八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23期;《后马克思主义“激进民主”的价值诉求与理论困境》,《哲学研究》2010年第4期。曾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2006年)、首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2007年)、首批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09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等荣誉。




王洪


简介:男,中国政法大学法律思维与法律逻辑研究中心主任,逻辑研究所教授、法治文化专业(法治思维方向)博士生导师、法学理论专业与逻辑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兼任中国逻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逻辑学会法律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逻辑学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兼职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逻辑与现代逻辑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制定法推理与判例法推理》(2013年)、《法律逻辑学》(2013年)、《法律逻辑学》(2008年)、《司法判决与法律推理》(2002年)、《逻辑的训诫》(2008年)等,并在多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年来先后主持教育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法律逻辑与方法》、“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法律逻辑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ZFG72001)“交叉学科视野下的法律逻辑研究”、校级交叉学科建设项目“法律逻辑”等多个项目。




邹玉华


简介:女,文学博士、法学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语言与证据研究中心主任,全国人大法工委立法用语规范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兼职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语言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行为法学会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法律语言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语言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语言学、立法语言学、语言规划学、语言证据学。著有《现代汉语字母词研究》(2012年),并在《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澳门语言学刊》、《语言文字应用》、The American Scholars Press等海内外多家核心期刊、出版社发表有众多论文。先后主持过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011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1年国家语委十二五语言文字应用规划项目、2002年教育部国家语委标准项目等多个项目。




崔蕴华


简介:文学博士,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北美CHINOPERL学会会员。现为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法治文化硕士点学科负责人、《法治文化专题研究》研究生精品课程负责人。2013至2014年应邀赴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学研究,2015年12月应邀赴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汉学系访问。


主要研究方向为:《书斋与书坊之间:清代子弟书研究》(2005年)、《消逝的民谣:中国三大流域说唱文学研究》(2011年)、《情感流转:中国文学与人文意涵》(2013年),另参编著作多部。在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篇。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二项、北京市哲学社科项目一项、中国政法大学校级规划项目一项。曾获第二届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学、民间文化、法治文化等。




张灵


简介:男,文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当代文学和法治文化。


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仿真》(2015年)、《色调》(2015年)、《叙述的源泉-莫言小说与民间文化中的生命主体精神》(2010年)、《墨来彩往-第一回岭南-江南中国画名家作品集》(2012年)等,近年在《文艺报》《小说评论》《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文化与诗学》《出版发行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有多篇论文被人大报刊资料和《新华文摘》等全文或摘要转载,另著有汉语国际推广读物。




林乾


简介:男,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律史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专家、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权力与法律》(2004年)、《康熙惩抑朋党与清代极权政治》(2003年)、《百年法律省思》(2001年)、《清通鉴·康熙朝》(2000年)、《中国司法制度史》(2004年)等,并在国内众多高质量的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近年来先后主持并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重大课题、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少数民族法制通史》子课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司法部重点课题等数项重大课题。先后获得2001年度中国政法大学优秀论文奖(《清会典、则例的性质及其与律例的关系》)、2000年中国图书奖(《清通鉴》)。




胡小进


简介:男,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2007应邀担任赴美国俄勒冈大学法学院访问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美国宪法史、法学教育史


主要研究方向为:《在宪政舞台上――美国最高法院的历史轨迹》(合著,2007年)、《最有权势的法院:美国最高法院研究》(合著2011年)、《自由的天性:十九世纪美国的律师与法学院》(2014年)等,并译著有《政治和命运》(合译,2003年)、《美国最高法院》(合译, 2005年)、《风暴眼――美国政治中的最高法院》(2010年)、《反对有理——美国最高法院历史上的著名异议》(2010年)、《最民主的部门――美国最高法院的贡献》(2013年)等作品。同时在众多期刊发表有众多高质量论文。




李璐


简介:法学博士、哲学博士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法理学、法哲学


主要研究方向为:《论人权学说作为弱势群体特殊保护依据之不足》、《论中国弱势群体实现司法救济权的可行能力》、《重返古典自然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