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院要闻
第七届北京市人文知识竞赛落幕
作者:人文学院门户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01-18  浏览次数:

随着12月五日决赛的激烈角逐过后,2015年第七届北京市人文知识竞赛正式落下帷幕。从五月份的校内选拔赛直至十二月的决赛,历时半年,我校学子踊跃参与,积极备战,展现了良好风貌。最终两支参赛队伍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延续了优异成绩,并且在比赛中向首都高校展现了我校学子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

人文知识竞赛属于北京市教委主办的市级7大学科竞赛之一,参与高校众多,影响持续广泛。本届竞赛以“关乎人文,化成天下”为主题,以文史哲的基础知识、必要的艺术修养、科学史与自然科学常识以及北京历史文化常识为主要命题内容,旨在拓宽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大学生学习人文知识、阅读人文经典的兴趣与积极性。自5月赛事启动以来,我校党委宣传部、教务处、人文学院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由人文学院承办校内选拔赛于5月29日、6月5日分两场举行。通过古诗词创作、人文题目抢答、演说和话剧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充分考察了同学们的人文知识基础及文化底蕴。既展示我校多年来人文素质培养的丰硕成果,也为后续北京市比赛积累了一定经验。

经过校内赛的层层选拔,最终凌彤、黎师浩、魏依洋、陈格、杨康、周一铖、李安然、王颖昕、刘子晗十位同学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由他们组成两支校队,代表学校参加北京市级比赛。黎师浩、魏依洋作为上届参赛队员,经验较丰富,分别任两支队伍的队长。同时学校安排了刘震、潘珊、姜金顺三位老师作为参赛的指导老师。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为比赛做出了精心准备,老师们也为两支队伍的同学们提供了系统的培训。同学们通过创建公共邮箱,定期开会,线上交流的方式,共享资料,共同讨论,积累了许多中外历史人文知识,以充分应对比赛相关知识范围广、内容多的状况。而老师们也进行了多场知识串讲,为同学们梳理了知识点,更为系统的备战比赛。

11月7日,人文知识竞赛初赛在清华大学如期举行。初赛的主要内容是笔试,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同学们需完成填空、选择、古诗、策论等多道题目,题量大,难度高。两队同学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功底,队员们相互配合,均顺利完成了笔试内容。最终两支队伍的成绩都排在八十多支参赛队伍的前列,其中黎师浩一队更是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11月22日,魏依洋一队参加在国际关系学院举办的复活赛。队员在赛前做了认真细致的准备,从比赛内容到服装等细节处都经过了详细的组内讨论。比赛共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一定通过形式介绍历史文物、遗迹,队员们选取了历史文化名胜乌衣巷,通过情景短剧的形式再现了旧时王谢的世家景象;第二个环节策论答辩,魏依洋和刘晓阳对枭雄曹操展开了功过评说,有理有据不失文采;第三个环节压轴的是话剧表演和答辩,剧本在先前由王颖昕创作、魏依洋修改,在同学们的排练和讨论中多次打磨,最终近乎完美的呈现在舞台上,得到了评委老师的高度评价。最终魏依洋一队荣获三等奖。

12月5日,黎师浩一队参加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决赛。在上午的笔试项目中,队员们齐心协力,完成了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成绩在八支参赛队伍中排在前列,顺利进入了A组。下午的古诗答辩环节,黎师浩和凌彤旁征博引,向评委老师展现了历史人物曹操的功过是非,得到了高度评价,成绩依旧排在各队前列。接下来的话剧环节,剧本由凌彤创作,展现了魏晋名士山涛的风骨。配合灯光音效,成员们将各个人物展现的淋漓尽致,优美的台词和其背后所展现的精神打动了评委老师。最后是人文题目现场作答环节,二十道题目涵盖中外历史文化知识,队员们一一冷静应对。最终黎师浩一队取得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关乎人文,化成天下,人文知识竞赛虽已落幕,但人文精神依旧活跃在学子的心目中。我校作为法科学校,重视法制法治精神有着悠久传统,而人文精神更是民主法治的坚实基础。借着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这一平台,将使更多的法大学子浸润在人文精神的深厚底蕴中,期待明年的法大学子更创新佳绩。


上一条:人文学院第三届二次教职工大会暨学...     下一条:华北电力大学蔡利民教授一行四人来...

分享到: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 版权所有
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 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 10224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