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日晚,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文精神与当代文化”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主办的人文精神与当代文化论坛第一讲、人文论坛第五讲在昌平校区端升楼103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审、文学部主任王兆胜老师担任主讲,主题为“林语堂的人生智慧”。人文学院中文系董燕副教授主持讲座。
王老师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开场,从当下的社会状态——人们生活得并不快乐、文学文化离人生越来越远——进入讲座主题:林语堂注重人生体验,其人生哲学是贴近社会和人生的。
林语堂的文本结构有两层:底层是生命的悲剧性,浅层是生命的表层的快乐。王老师指出,在林语堂的文本表层,看起来是乐感文化,深层实则是挥之不去的本质的悲感。对于人生的无奈,林语堂选择了超越,以“绿色写作”、顺应自然天道、幽默情怀来消解人生的悲剧性。王老师将林语堂这种悲剧的喜剧人生观放置在与鲁迅的比较视野中进行观照,一个“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一个则承认人的局限而选择“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使大家既能感受到鲁迅先生沉重、充满抗争精神的历史责任感,又能体会到林语堂在无奈中试图“变地牢为天堂”的努力与挣扎。在对比中,王老师对鲁迅、林语堂的经典章句信手拈来,充分地展示出深厚的文化内蕴,令在座师生深深折服。
林语堂在爱情与婚姻上的选择同样体现出人生的大智慧,并成为他悲剧的喜剧人生观的一个印证。在“如无爱,毋宁死”的五四大潮中,林语堂提出,爱情远远小于人生,他也成功地把一个原本无爱的婚姻经营成美好的爱情,并能做到坚守婚姻、感情专一。因为在他看来,能够通过努力、超越可以超越的障碍,这是“治天”;如果无法通过努力超越障碍,则只能顺势而为。也是在这样的人生智慧之下,他总结出了婚姻幸福的诀窍:尊重、理解、包容、奉承。王老师以理性思考为骨,以感性讲述为血肉,给大家呈现了一个在世俗生活与梦幻之间游走的林语堂。
最后,王老师阐述了林语堂“在矛盾中的和谐思考”。林语堂本身就是一捆矛盾,而他的人生智慧从根本上讲,就体现于矛盾中的协调。所以林语堂呈现出来的,一面是诸种矛盾,一面是凝定如一;因了一颗超然的心,无论外界如何悲剧如何复杂如何矛盾,他都能保持内心的宁静。王老师鼓励大家在林语堂的作品中找到宁静的原点,实则是希望大家在自己的人生中能够收获一份安宁。
在精彩的现场提问环节之后,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通过本次讲座,在场师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把握林语堂。林语堂成熟、智慧、宁静、从容的人生观,也引发了大家的思考,为纷纷扰扰的现代生活提供了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人文学院院长文兵教授、“人文精神与当代文化”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部分老师参加了讲座。(人文学院:董燕、郑成琼)
延伸阅读:
人文精神与当代文化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文精神与当代文化”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主办。论坛拟邀请中国学界哲学、文学、史学文化领域研究专家,梳源理脉,针砭时弊,审视中国文化发展现状,洞察中国文化发展脉搏。听四海之声,纳百家之言,为探索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精神家园而努力。诚邀关注中国文化发展走向的朋友积极参与!
上一条:法治与文化专题第二讲:用新闻的力... 下一条:恰同学少年,耀人文星光 ——我院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