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资讯
沙宗平教授畅谈“回族伊斯兰教的中国特色”——记中华文明大系第34讲暨华岩论坛第十四讲
作者:人文学院门户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2-11-27  浏览次数:

11月21日晚19:00—21:00,主题为“中国特色伊斯兰教研究之一——回族伊斯兰教的中国特色”的讲座在昌平校区端升楼207如期举行。主讲人为北京大学副教授,现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委员、中国伊斯兰友好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回族学会理事的沙宗平先生。本次讲座既是中华文明大系第34讲,也是华岩论坛的第十四讲,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和华岩文教基金会主办,中国政法大学中华文明通论课程组、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和人文学院学生会承办,净行社协办。俞学明教授担任主持。

近两小时的讲座,沙教授结合众多古今学者的思想观点,向大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伊斯兰教与回族、回族伊斯兰教思想与实践模式、宗教群体与宗教设施、回族伊斯兰教的中国特色四个方面的丰富内容,令在场的学生对这一领域有了较为完整的了解。

沙宗平教授首先通过丰富的史料文献向大家指出中国伊斯兰教与回族悠久的历史渊源,包括唐宋时期大食与政权之间的关系(如大食三千回兵助唐王平叛、758年大食波斯兵袭击广州城等史实)、市舶司的设置、蕃坊的建置、胡店,互市监的设置、刘展之乱以及渡泸战役促成了穆斯林人口的迁移等。沙教授指出,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伊斯兰教在中国获得了传播,同时也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发生了复杂而有趣的互动交融。沙教授借用陈垣1927年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所作的著名讲演《回回教入中国史略》中的说法对直到清代以来回族能一直流传而不少衰的原因作了精要的总结,即:1、商贾之远征;2、兵力之所屈;3、本族之繁衍;4、客族之同化;5、回教在中国不传教;6、回教不攻击儒教。

随后,沙教授从时间、地域、学科分类三个方面讲述了伊斯兰教与回族之间的联系,结合白寿彝、马注等著名学者的观点重点阐发了伊斯兰教与回族的形成、伊斯兰教与回族文化的形成、回族与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三个层面的问题。

接下来,沙平宗教授讲述了回族伊斯兰教思想与实践模式,主要包括了以经典、信条、善行为基础所形成的伊斯兰教信仰体系、对忠孝之德的强调等。对于宗教群体与宗教设施问题,沙教授对宗教群体作出了定义,并介绍了马通先生以三大教派和四大门宦对回族穆斯林作派别分类的经典观点。

最后,关于回族伊斯兰教的中国特色问题,沙教授从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四个层面展开对回族伊斯兰教中国特色之内涵的论述,尤其突出了中国伊斯兰教在宗教活动场所建筑形式的变化、清真寺建筑名称的变迁、以及以“三掌教制”、“单一教坊制”和经堂教育、经堂语为其制度体系等方面的中国特色。由此表明,中国的回族伊斯兰教在与中国文化历史的长期交融过程中,已形成了既具有独特民族特色,又体现着中国文化特点、同时还保留了伊斯兰教完整信仰体系的信仰文化传统。这种独特的宗教文化特点,是值得宗教研究者关注和思考的。

人文学院学生会

文/毛文静 图/张烨

2012年11月21日


上一条:《艺术与审美》课程试运行系列首场...     下一条:史学研究所赵国辉副教授参加第四届...

分享到: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 版权所有
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 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 10224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