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资讯
《艺术与审美》课程试运行系列首场讲座之古韵存真——著名古琴家吴钊先生带来《古琴音乐欣赏》
作者:人文学院门户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2-11-27  浏览次数:

2012年11月20日晚七点,昌平校区阶七有着一个纯粹而清雅的空间,《艺术与审美》课程试运行系列讲座的首场在这里举行。著名古琴演奏家、音乐史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类代表性传承人吴钊先生带来了《古琴音乐欣赏》的讲演,我校人文学院孙鹤老师担任主持人。

曾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独奏音乐会,并在世界十几个国家访问、演出过的吴钊先生已年近八旬,自幼受古琴大师吴景略、査阜西的嫡传。他气质高雅,端坐于一张古琴之 前,便将整个空间的氛围引向了传统文人所向往的高洁境界。吴先生先后讲述了古琴形制的历史、古琴音色的变化特点、古琴音乐虚实结合的表现方法,在讲述的过 程中,吴先生拨弦示范了古琴中的虚音、实音,不同指法所产生的不同音乐效果,以及古琴中极富韵味的吟猱技法。

在技法之外,吴先生更强调了古琴的品格,“古琴自古以来不是给人表演的乐器”,而是传统文人提升自身修养、怡情养性的乐器,因此“士无故不撤琴瑟”。也正因 为有着这样的品格,因而古琴的音量并不像其它乐器那样宏大。传统古琴采用丝弦,音量仅供小空间内的数人聆听,但却有着极为丰富精微的表现力,这种特质正与中国传统文人追求的精神意境相符合。吴先生也讲到,现代古琴为了演奏效果的需求,将丝弦更换为音量更大的钢丝尼龙弦,并在演奏中减少了音量较小的虚音和一 些吟猱手法,它有着扩大音响范围的优势,却也失去了不少古琴本有的韵味。因而,古琴在古代与现代之间的继承与发展正是需要深思的。

吴先生还讲述了古琴与中国传统哲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不同时期不同哲学思潮影响之下,古琴音乐有着不同的表现力。比如魏晋时期以《广陵散》为代表,“繁声促节”,表现比较外放;宋元之后以《潇湘水云》等为代表,细腻内敛,着重表达内心。早期古琴在儒家思想影响之下,琴道尚“正”,后来又受到了道家的影响。在 禅宗出现之后,禅的因素推动了琴道的变化,开始出现“琴者,心也”的观念,强调以心控制法度,以法度控制声音,但最终只有做到“心法俱忘”,才能弹出古琴 的“妙”。因此,古琴的审美崇尚“正”、“清”,“中正平和”,表现含蓄而又自由,这种审美理念正是来源于中国哲学中的儒、道、禅思想。

接着,吴先生现场播放了管平湖先生弹奏的《广陵散》、吴先生以丝弦弹奏的《潇湘水云》和龚一先生以钢丝尼龙弦弹奏的《潇湘水云》,让同学们在音乐之中品味体会刚才的讲述,在静谧的欣赏氛围之中,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获得了自己关于古琴音乐的一份珍贵审美感受。

在与同学们交流之后,吴先生颇有兴致地提出要现场演奏一曲,他拨动琴弦,以一曲细腻悠长的《鸥鹭忘机》赢得了在场同学真挚的掌声,也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份将久久萦绕于心的清雅感受。

吴 钊先生的传统文人风范带来的是传统古琴的真韵,他的现场技法展示和理念讲述在当下流行文化的风行之中展现的是中国传统境界中最可贵的恬真安宁。讲座在场的 同学,无论是初次接触还是早已倾心于古琴,接受到的是古琴艺术的顶级熏陶,感受到的是古琴艺术的丰富内涵,这种精微清雅而又韵味悠长的艺术展现了它在种种 浮华声名之后最纯粹的本来面目。

不少同学对于艺术与审美怀有着真诚美好的向往,这种向往在喧嚣浮躁的社会风气之中代表着学子心灵的一种真实诉求,而如这场古琴讲座这般对于艺术审美的高水准展现,正是《艺术与审美》课程试运行系列讲座为法大学子倾心捧鞠的精致的精神殿堂之一。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 姚灵)


上一条:《艺术与审美》课程试运行系列讲座...     下一条:沙宗平教授畅谈“回族伊斯兰教的中...

分享到: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 版权所有
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 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 10224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