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4日下午三点十五分,《艺术与审美》课程试运行系列讲座的第二讲在昌平校区阶五举行。这场讲座名为《北京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由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古建筑研究所所长楼庆西先生主讲,我校人文学院孙鹤老师担任主持人。
作为梁思成先生的助手,年过八旬的楼先生已然成为中国当代建筑学界的泰斗,他以独到的历史眼光解读着北京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艺术特点和审美特征,同时也饱含感情地讲述了梁思成与林徽因二位先生对于北京古建筑保护以及新中国象征性纪念物设计所付出的宝贵心血。
以1949年国共战争之际北京城的古建筑保护为引子,随着楼先生的讲述,一个历史的宏大背景逐渐展开。在介绍完建筑的物质与精神功能之后,楼先生以天安门为例,叙述它成为共和国象征背后的历史意义,从而也揭示了古建筑作为历史承载者的重要文化含义。
接着,楼先生以故宫、天坛、颐和园这三处北京古建筑中的典型代表为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于故宫,在介绍完它的建筑形制之后,楼先生讲述了在封建皇权之下,不同建筑所具有的不同用途,揭示了中国古代等级森严的礼制在宫廷建筑中的具体体现。同时,故宫建筑在色彩运用方面的艺术讲究和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也得到了独到的讲解,比如黄琉璃瓦、红色宫墙、汉白玉台阶、灰砖地面与青蓝花纹在蓝天背景之下所产生的色彩提示效果,以及在大面积暖色调红、黄之中所蕴含着的细致色彩搭配等等,均给故宫建筑欣赏提示了一种极有价值的角度。对于与故宫在用途方面有所区别的天坛,楼先生强调了它由蓝、白、绿等颜色构成的冷色调,而这与祭天的肃穆气氛正相匹配。由于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天所具有的阳性特征,楼先生介绍了天坛各组建筑之中与阳相符合的奇数的使用,而这些又正与地坛建筑对于偶数的使用相对应。在讲解作为皇家园林的颐和园之时,楼先生则从“皇家”与“园林”两个方面进行了解读。在叙述了中西方园林建筑的不同特征之后,他说明了中国园林推崇自然山水景观的理念,从而讲述了在颐和园之中对于山水的布景使用,介绍了成景、得景、借景、框景等概念,并解读了蕴含于园林山水之中的审美意境。同时,楼先生也讲述了皇家身份对于颐和园形制的影响,它的宫廷区、寺庙区以及色彩运用的特点体现了它不同于普通园林的地位。在讲述之中,楼先生还配上了亲自拍摄的珍贵照片,这些照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这些古建筑不为常人所关注的生动细节。
此外,楼先生还讲述了发生在清华大学新林院8号的历史故事,作为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建国之后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都出自这里,而梁思成先生为保护北京古建筑所作出的辛勤工作也是在这里进行的。伴随着两位先生工作照片和手稿图片的展现,前辈学人为了中国建筑事业所付出的心血和智慧令人深受感动,而楼先生对于师长的真挚情怀也使人心生敬佩。
楼庆西先生的学人风范和专业视角使得这场讲座有着不同寻常的精神高度,在场同学不仅从中丰富了古建筑的知识,开拓了古建筑审美的视野,同时也感受到了楼先生对于建筑事业的赤子热忱。在讲座结束之时,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了同学们对于楼先生的真诚感谢和深深敬意。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姚灵)
上一条:汪朝光教授畅谈“民国时期的电影”... 下一条:《艺术与审美》课程试运行系列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