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资讯
陈平原:学术史视野中的鲁迅与胡适——名家论坛第178期暨中文论坛第15期成功举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1-22  浏览次数:

2016年11月18日15时许,由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主办、人文学院承办的中国政法大学名家论坛第178期“学术视野中的鲁迅和胡适”在我校昌平校区端升楼309教室顺利举行。主讲人为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陈老师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是国内极具影响力的学者。中文教研室主任董燕副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中文教研室副教授金莉莉老师、哲学研究所孙国柱老师,及法大诸多慕名而来的学生参与了本次讲座。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法大师生共赴陈平原老师的文学之约。

“我从大学时代开始读陈老师的论著,20多年过去了,现在我们仍然在读陈老师的论著。”论坛开始之前,主持人董燕老师通过回忆,真挚地表达了对陈平原老师的尊重与敬仰之情。同时,董燕老师介绍了陈平原教授与钱理群教授、黄子平教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共同提出的“20世纪中国文学”这一划时代的概念:把晚清以来的中国文学当作一个有机整体进行把握与看待。这个概念打通了之前近代、现代、当代的文学分野,对晚晴以来的中国文学做了重新估量和思考,被称为学界的革命性行动,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基本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响应。

简单的开场白后,论坛正式开始。此次论坛主要是通过分析鲁迅和胡适这两位文学大家,来回顾20世纪中国文学走过的道路。首先,陈平原教授配以图片,介绍了鲁迅与胡适的生平以及著作情况。之后陈教授用李白杜甫之事例阐释了物化纪念的适用范围,同时顺势引出了影响物化纪念的主要因素。参照这些因素,就这两位文学大家来说,鲁迅更加适合于用物化的方式进行纪念。紧接着,陈教授从鲁迅和胡适两人的藏书纵切,站在政治的角度谈及朱安保护鲁迅的藏书、手稿等重要文献的故事和胡适的一系列藏书、手稿、书信分散的遗憾,展示了政治因素对藏书聚散的影响。谈及一个文学家,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便是他的作品集。而作为与精于一项的“名家”相区别的“大家”,鲁迅与胡适都有自己的全集。陈教授提出,鲁迅的全集大概有两个主要版本,一是蔡元培先生组织编纂出版的;二是文革后由全国学者共同批注出版的——虽受意识形态影响较明显,但仍是当下较流行的版本。较早出现的胡适全集是台湾本,质量更优的则主要是近二十年出现的版本。陈教授还穿插介绍了在出版过种程中发生的种种插曲,妙趣横生。在这之后,陈教授通过讲述鲁迅与胡适同共产党、国名党两个政党之间的关系,以“以小见大”的方法向听众展示了政治家在评价文学家时所持的独特逻辑,并强调这些评价应更多地放到当时的政治大背景下来看待。最后,通过介绍部分研究者的著述,陈教授向我们推荐了一份书单,告诫我们要“读鲁迅的书,走胡适的路”,从人生发展的层面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陈教授精彩绝伦、风趣幽默的讲解结束后,便进入了互动环节。学生们从“文化人与政治生活的关系”、“大学生情怀的今昔对比”等方面,结合教授的演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或疑问。陈教授耐心聆听,并热心分享自己的心得:时代在变化,今昔大学生也是不同的,如果单靠数字比例来评判大学生的质量是狭隘的,我相信今天的大学生中,必定仍会存在让人骄傲的“文人风骨”。

讲座接近尾声,董燕老师对本次论坛做了凝练深刻的总结。老师强调要学习陈教授拿史料说话的研究途径和研究方法,希望同学们在阅读中与“大家”交流,提升自我修养,并再次感谢陈教授的精彩演讲。本次论坛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但“我们这代人”对“文学与政治”的思考与探索将不会停止。

文:刘星鼎、秦岭

摄影:杨佳羲


上一条:华岩论坛第38讲—《印顺早期的信仰...     下一条:中文论坛(第十四期)顺利举办——...

分享到: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 版权所有
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 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 10224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