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资讯
中国政法大学“‘五四’经验与中国道路的生成”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6-18  浏览次数:

 

2019年6月14-16日,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的“‘五四’经验与中国道路的生成”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西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报》《学术研究》《福建论坛》《中共党史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学报》《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等期刊媒体代表,共计近六十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赵晓华教授主持开幕式,院长俞学明教授致开幕词,她介绍了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史学科的发展状况,并对与会学者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王晓秋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李长莉研究员分别以《五四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和《五四新文化人家庭观念的差异与限度——<浮生六记>的不同解读》为题做大会主旨发言。王晓秋教授深入分析了五四时期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的原因、中国知识分子面对中西文化冲击的态度,阐释了五四时期文化交流与互鉴对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启示。李长莉研究员以《浮生六记》为研究视角,引述俞平伯、林语堂、潘光旦对此书的多视角解读,由此探讨了五四新文化人家庭观的分歧与限度。

开幕式与大会主题发言结束后,进入小组发言环节。大会先后进行了八组小组报告,与会学者分别从五四百年记忆、政治与外交、历史人物、党史党建、民族边疆、思想文化、作家作品、灾荒史、妇女史等不同维度,阐释了“五四”经验与中国道路生成之间的内在关联。学者们立足学术前沿问题,对于中国与世界以及新时代下如何弘扬五四精神等方面进行了非常充分的探讨。如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牛大勇教授发表《略论蔡元培对中国现代教育制度建设的宝贵探索》一文,从学科调整、管理改制、学术增进、民主办学、教授治校等方面,论述了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校印时在现代教育制度等方面的艰辛探索和努力实践;上海大学历史系廖大伟教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金峥杰老师,合作报告了《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路——以上海纺织工人运动的斗争实践为视角》,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得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是促使中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论断;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郭丽萍教授发表《国货运动中的长城符号研究》,指出作为民族符号的长城被标识化的过程,她认为现代民族认同的形成需要岁月累积,民族符号并非成于一时。

小组讨论结束后,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胡小进副教授担任闭幕式主持人,副院长赵晓华教授做会议总结,她认为本次会议参会学者们紧密关注学术前沿问题,引用资料丰富多元,对于中国与世界以及新时代下如何弘扬五四精神等方面进行了非常充分的探讨,会议既注重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互动和结合,又从历史学、文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等跨学科的角度,对五四经验与中国道路这一主题进行了多维度的讨论,提升了本次研讨会的学术价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她代表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研究所,对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及会务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中国政法大学“‘五四’经验与中国道路的生成”学术研讨会圆满闭幕。

(文:刘文  图:崔李酉子)


上一条:人文高端论坛第20讲——故宫博物院...     下一条:蓟门谈史第31讲“谈谈审读史学论文...

分享到: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 版权所有
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 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 10224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