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资讯
华岩论坛第62讲暨“天问”第14讲—— “关于南传佛教中国化之思考”成功举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1-18  浏览次数:

2019年11月11日晚上7点到9点,中国政法大学华岩论坛第62讲暨“天问”系列讲座第14讲在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科研楼B205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主题为“关于南传佛教中国化之思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郑筱筠研究员担任主讲人,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研究所雷晓丽老师主持。人文学院俞学明教授、孙国柱博士、外国语学院沙丽金教授、商学院朱晓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史经鹏博士,以及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各院系和北京部分高校的师生参加了讲座活动。

讲座伊始,郑筱筠研究员以“为何要谈南传佛教的中国化问题”为切入点,提到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党的宗教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战略的重要内容,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在此背景下,对“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这一主题进行研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随后,郑老师分别介绍了中国南传佛教本土化的历史经验、当代南传佛教中国化的实践和关于坚持南传佛教中国化方向之思考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郑老师首先以中国南传佛教的管理模式为例谈到中国南传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金字塔型组织管理制度,具体体现在佛寺管理模式、佛塔管理模式、僧团管理模式与波章系统的管理模式四个部分,其等级特征之鲜明、制度之严密是与汉传佛教乃至东南亚南传佛教最大之不同。其次,郑老师谈到中国南传佛教管理模式的运行特点主要是高度重视基层宗教的管理,以僧阶制度来管理区域佛教,由此让基层宗教资本真正地转变为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本,让基层宗教得到有效的管理。最后,郑老师认为中国南传佛教管理体系的设立妥当处理了佛教与社会资源的关系,有序整合了佛教资本和社会资源,将宗教纳入到社会管理体制之中,有利地促进佛教在当代社会的发展。

第二部分,郑老师首先谈到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南传佛教展示出很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也面临着以何种形式更好地存在以及发展的困境,具体反映在管理模式方面。由佛教界内部管理和佛教界外部管理的双线管理模式,发展为佛教内部管理、波章社会管理与各级佛教协会的多线管理模式。随后郑老师从组织管理和管理模式入手着重对佛教协会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并提到中国佛教协会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管理系统,是直接在各个南传佛教信仰区域内的管理模型上再叠加。郑老师谈到目前佛教管理系统的不完善及波章管理系统的衰弱态势,三条管理主线的同时运作已经使得民间自组织的管理磁场发生改变。最后郑老师分别从思想、文化、人才培养及社会慈善等方面对当代南传佛教中国化之探索进行阐述,并谈到南传佛教中国化进行中突破了自身理论体系的限制,在发展中逐渐完善。

第三部分,郑老师首先谈到坚持南传佛教中国化方向需要进一步强化宗教组织和信教群众的“政治认同”,处理好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并加强文化交流处理好现代性与传承性的关系。其次在制度层面要保证各级佛教协会的有效运转,继续发挥波章管理系统的作用,同时积极促使中国南传佛教固有的佛寺佛塔管理模式转型,与现代社会组织制度接轨。最后要处理好南传佛教管理模式、佛教协会管理模式和波章管理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保障中国南传佛教民族文化体系的稳定。

 

文:史晓琳

图:陈玥西


上一条:中文论坛第40期:“《诗经》‘谁適...     下一条:“法大史学”研究生工作坊第二讲圆...

分享到: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 版权所有
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 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 10224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