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院动态
立冬,我与故宫有个约会—— “人文故宫与法治文明”课程实践教学活动圆满完成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1-18  浏览次数:

2019年11月8日,适逢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我校“人文故宫与法治文明”课程60余名师生共赴北京故宫博物院进行了实践教学活动。师生们在故宫博物院周乾博士的带领下游览故宫,学习故宫的有关知识。参与本次实践教学活动的还有人文学院文兵教授、俞学明教授、吕明烜老师、魏玮老师、熊忭老师,外国语学院沙丽金教授。

成立于1925年的故宫博物院,是以明清两代皇宫(紫禁城)和宫廷旧藏文物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是以宫廷建筑群、古代艺术品及宫廷文化史为主要展示内容的大型综合性国家级博物馆。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紫禁城内的建筑由南向北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一般由午门(即南门)进入,沿中轴线依次游览外朝三大殿与内廷后三宫。为了与故宫内的游客错开,形成良好的讲解环境,本次活动选择了区别于常规游览的参观路线——周乾博士带领同学们从神武门出发,自北向南进行游览。

从神武门进来,首先来到了御花园。周乾博士为大家讲解了御花园中的景致内蕴与钦安殿的历史故事。古老苍劲的槐树寄托着对功名利禄、举仕有望的美好愿景;假山环绕、楼台隐现,皇帝的偏好使北国也有了江南园林之景;溥仪与婉容结婚的连理枝、嘉靖皇帝用作道场的钦安殿、不能抽的“下下签”……一个个精彩有趣的事件,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

随后,周乾博士带领同学们依次参观了坤宁宫、交泰殿、乾清宫。坤宁宫开间9间,径深5间,寓意着九五之尊;交泰殿位于前朝以北、后宫以南,故乾隆将25枚传国玉玺放置在交泰殿中,防止后妃干政;乾清宫在明代是皇帝的寝宫,在雍正朝,寝宫才改至养心殿。内廷后三宫的建筑造型和前朝三大殿一致,但面积是前朝三大殿的一半,此中蕴含的是古代帝王“化家为国”、“先有国后有家”的家国思想。

周乾博士还为同学们介绍了故宫古建筑的特别之处:故宫里没有烟囱,是因为采取了一种叫作“火地”的供暖方式,且使用的木炭燃烧时不会产生烟;交泰殿建筑成亭子的样式,目的是使三座建筑主次分明、功能突出,其先高后低的曲线设计,有利于保护帝王的隐私;色彩纷呈的斗拱、精巧的榫卯结构,起到的不仅是装饰作用,还具有支撑、抗震效果。

在乾清门旁,还有一座不起眼的小房子,那便是军机处。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官员由皇帝直接进行任命,负责处理重要事务,工作高效、保密性高,由此加强了皇权统治。

最后,同学们来到了前朝三大殿,举行殿试的保和殿、皇帝祭祀前休息的中和殿、举行国家重大典礼仪式的太和殿,一座座黄色琉璃装饰的宫殿,在阳光下矗立着,以其威严雄伟诉说着过往的辉煌。

值得注意的是,三大殿的设计,充分展现了古人的智慧:为了防止火灾,大殿两端的木制斜廊改造成了实体墙;由于大殿与水井距离较远,在大殿前还放置了水缸,以保证着火时有充足的水快速救火;保和殿正面有数扇门,背面却仅开三扇门,是因为夏天吹南风、冬天吹北风,此种设计可以使屋内冬暖夏凉。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同学们对故宫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进一步巩固了课程所学知识,收获颇丰。“故宫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足以成为一篇博士论文”,故宫研究馆员周乾博士如是说。王朝的记忆、厚重的历史,由这些红墙黄瓦的建筑承载,向我们展现着曾经的大国气象,令今人为之动容。

 

文/岳子瑶

图/魏玮


上一条:我院导师培训系列工作之“论文写作...     下一条:人文学院召开2019年课程思政评议审...

分享到: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 版权所有
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 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 10224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