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院动态
新生第一课 | 李德顺教授谈:“大学与人生”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9-07  浏览次数:

2021年9月1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李德顺教授,受邀为人文学院2021级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课程由人文学院院长俞学明主持。李德顺教授与人文学院2021级新生面对面沟通互动,以丰富学识与经验引导新同学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为未来四年的成长与积累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课堂伊始,李德顺教授以一名老学长的身份,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大学生活的感悟。李德顺教授表示,刚刚来到大学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同学们往往要面临两个关卡。其一是“想家”。李德顺教授以生动的案例,引导同学们理解:“想家”情结是很自然的,需要经历一个自然的过程去消解。其二是“心态”。李德顺教授强调,“心态”的转变相比“想家”的问题更值得重视。作为从高考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同学们满怀信心地走出家乡,来到法大校园,在接触到更加优秀的同学之后,往往会发现自己的平庸。对于这样一种胜而不胜的失落感,李德顺教授鼓励同学们,要学会在新的环境下从零开始、各自努力。此外,对于新同学而言,法大的校园与师生可能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此,李德顺教授建议同学们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与追求,认清大势,树立作为法大人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担起国家的法治建设的重任,增长才干,砥砺前行,为法治建设贡献人文学科的智慧与力量。只有如此,有了一个目标,有了一个方向,明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别的事情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其后,李德顺教授强调,大学一年级不是高中四年级。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蕴含着实质性的转变,即从依赖型人格向独立型人格的过渡。在学业方面,相较于高中,大学的学习,没有人预先提供固定的答案,没有人预先提供固定的模式,需要同学们以现代的问题意识为导向,在前人经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去探索、去回答。此外,李德顺教授指出,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受大众影响,太过急功近利,追求热门专业。大学阶段重在掌握人类一般、普遍的知识,为自己整个思想知识体系大厦打好基础。本科阶段的人类基础知识都是相通的,而文史哲更是各个学科的基础。李德顺教授提醒同学们要树立信心、放宽视野与心胸,不要受学科和专业的局限——真正的高山是不显的,只有在喜马拉雅山上才能有珠穆朗玛峰,同样的,建立在雄厚的宽广的基础上,才能有更高、更远大的前景,才能无往而不利。同时,李德顺教授指出,文史哲的学习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受专业视角的束缚,切忌迷信经典、迷信书本、迷信历史。开放的心态才是最独立的心态。

在生活习惯方面,李德顺教授现身说法,以洗碗的时候如何节约用水这样一件小事,引发同学们对人的涵养与品行的思考。李德顺教授指出,文明礼貌应当是一个人的习惯而非做作,同学之间也要互相诚实、宽容、善良。美好品行的本质是一种独立自主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这种独立自主的意识,也就是作为国家社会主人的主体意识。李德顺教授批评了对于国家的“候鸟之爱”,鼓励同学们从国家社会主人的立场出发,克服与国家政治之间的割裂感,抱持对祖国人民的担当意识,真正成为肩负未来希望的人。在就业方面,李老师提醒同学们不要被别人的指挥棒指挥着跑,要在学业与就业之间做到两头兼顾,同时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真正擅长的工作。学有所长,然后有所成就。

最后,李德顺教授谈到了人文学科的学习诀窍。李德顺教授指出,跟老师讲得好相比,会听更重要,而这也是对老师的劳动的尊重。真正批判、改造世界、推翻旧世界的伟人,其实都是旧世界培养出来的。因此,同学们要学会自主提问、自主思考,学会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李德顺教授提出“倒过来读书”的读书方法,即以当下问题为中心,以思想发展的过程为线索,追溯各种观点的源流。李德顺教授指出,这样的回溯与理解可以作为参考,却不能代替问题的解决。解决问题还是要考察问题本身。前人的观点能够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并不会再现,关键在于能不能在别人已经达到的地方再往下走一步。在两个旧的思路之间摇摆,这叫摇摆,不叫超越。真正的超越是往前走。这样一种独立自主,就是创新。

李德顺教授幽默而智慧的话语,令同学们深受启发,其丰富的学识与敏捷的思维,也让同学们由衷敬佩。课堂上频频传来会心的笑声与热烈的掌声。不知不觉间,两个小时过去,新生第一课也接近了尾声,最后俞学明院长给“新生第一课”作了总结。相信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能够让人文学院21级新生们在领略名师风采的同时,对未来的大学生活充满信心,迅速调整状态,适应大学生活,开启新的征程。

文、图/张帆


上一条:端行精进 如日之升——中国政法大学...     下一条:同舟共济,征程初启——中国政法大...

分享到: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 版权所有
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 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 10224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