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院动态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文化学科建设十五周年校友座谈会”举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1-23  浏览次数:

2023年11月18日14时,“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文化学科建设十五周年校友座谈会”在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图书馆会议室举行。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李德顺,副校长卢春龙,人文学院院长赵晓华,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清,校友、教师和研究生代表等8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座谈会由人文学院副院长王建芳主持。

卢春龙副校长发表致辞。卢校长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对法治文化学科建设提出勉励。他引用张之洞《劝学篇》中的“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希望未来法治文化学科的建设要继续在“知本”上下功夫,处理好知本与变通的关系。卢校长借用《诗经》中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强调法治文化学科要不断创新,努力超越固有的概念体系和知识体系。他鼓励法治文化学科的老师和同学们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在“古今中外”的比较中回答时代的重大问题。

人文学院院长赵晓华在致辞中回顾了法治文化学科的发展历程,指出十五年来,法治文化学科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校友是学院学科最靓丽的名片和宝贵的财富,她希望校友继续增强与学院学科联系的深度和广度,互为力量,共同成长,一起为国家的法治建设贡献法大人文人的智慧和力量。人文学院法治文化研究所所长宋庆宝,从学科定位、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社会贡献四个方面做了学科介绍。


在签约仪式环节, 赵晓华院长分别与“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实践示范基地”的代表潘瑞芳先生,和“北大培文教育文化产业(北京)有限公司”的代表于海冰女士签订了合作协议,助力法治文化学科的教师科研和学生实践活动。

校友座谈环节由人文学院法治文化研究所教师阴昭晖主持。来自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的2007级校友施长征、最高人民检察院的2008级校友赵晓敏、中国中化纪检监察组的2009级校友刘婧妮、北京市委的2015级校友的葛丽娜以及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2019级校友李文龙等十几位校友,分别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就法治文化的校外社会实践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导师座谈环节由人文学院法治文化研究所教师李驰主持。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刘斌老师,外国语学院张清、田力男老师,国际教育学院宋春香老师,人文学院孔红、董燕等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和科研经历,对法治文化的校内学科建设提出了精辟的建议和意见。

会议最后,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李德顺做了发言。李德顺老师表示,非常高兴和欢迎各位校友回到母校。法治文化学科建设历经了十五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面对不少问题。李德顺老师希望学校和学院能够继续大力支持和鼓励法治文化学科探索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规律,逐步形成学科发展规范,并且接受理论发展和社会实践的检验。作为交叉学科,法治文化学科要培养符合中国法治建设的复合型高端人才,这种复合型体现在纵、横两个坐标上,纵坐标就是要从历史到现实的发展的复合,横坐标是要在多学科的交叉综合上、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的复合。要打造法治文化学科的学术水准。法治文化的学术水准不仅体现在学科、专业、教材上,而且要体现在国家法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要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专长提出和回答法治建设中的问题,提升和提炼解决法治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要明确法治文化学科的独特性。我们通过学习、研究法治文化,要注重在视野的广度、心胸的宽度、立足的高度以及实力的强度等层次上,以一种整合的视角来思考和看待法治建设。李德顺老师希望在学校、学院、学科的努力下,校友的支持下,未来的法治文化学科建设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文化学科建设十五周年校友座谈会”圆满结束。

文:徐祖行、李一帆

图:李泽锋


上一条:中国政法大学与北京中康联公益基金...     下一条:“书为心画”2022-2023学年书法课业...

分享到: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 版权所有
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 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 10224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