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院动态
“第一时间 第一接触”——终身教授李德顺主讲人文学院“名师第一课”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9-06  浏览次数:

9月5日上午,人文学院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名师第一课”,在致公楼106如期举行。课程有幸邀请到我校终身教授李德顺老师担任主讲人。“名师第一课”是我院新生引航工程“第一时间 第一接触”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教育引导2018级新生尽快调整状态适应大学生活、励志成长成材。名师与本科新生第一时间沟通互动,坚持“以本为本”,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

李德顺教授首先对新同学的到来表示欢迎。李老师笑称54年前,自己也是一名大一新生,所以他更愿将“名师第一课”称之为“新老同学的交流会”,而不是课堂,希望同学们可以积极发表意见,互相交流。

李德顺教授表示,每位新生在融入大学生活之前都要过两关——告别过去与启动未来。李老师风趣地将“脱离过去”比作“断奶”。每位新生离开了熟悉的家乡和成长环境,来到中国政法大学,面对着新的环境、新的开始。在新的开始前,李老师鼓励大家要做到摆脱过去。通过多年做学生与班主任的经验,他为大家梳理了入学后失落感等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过程与解决方法,并提醒大家要正确处理好心态问题,既不能放松自我要求、不思进取,也不能一味膨胀攀比、寻找捷径。要用平常心化解两个极端的矛盾。并鼓励大家进行良性合作与纵向提升。

就启动未来方面,李德顺教授强调,新生要首先认清高等教育的学科划分,要有清醒的学科自觉,不要只局限在狭小的专业视野。李老师强调,大学本科的学习,还是要掌握人类现代基本知识体系,不宜像中等专业教育那样,急于专业定向。同学们可以在本科需要打下坚实广博的知识基础,在硕士阶段打下专业基础,而博士生阶段,才是真正踏入某个专业的前沿的时间段。过早地限制专业并不利于知识和文化的充分发展。接着,李德顺教授认为,文史哲这样的基础学科,可以帮助同学们掌握更广阔的文化视野,更敏锐的思维能力,更熟练的表达技能。将来就业时,即使你不专门从事文史哲专业,这个基础,对你可以更快地进入第二专业也是很有利的条件。它可以使你拥有更高远的视野,更广泛的思维空间与更充足的发展后劲。

接着,李德顺教授就大学阶段学习的特点展开讨论。他指出,大学的教学不同于中小学,是老师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的过程。大学的教学内容,往往因老师的研究方向与专业特长不同而不同。因此,大学学习更加需要同学们有高度的自觉性,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如果你能集各个老师之特长,而不是只局限于追随某几个老师,那么你就有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越你的老师!

李德顺教授还以诗意的表达,总结了自己研习哲学的体会“三境界”:一为“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二为“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三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随后,李德顺教授把时间交给了同学,希望了解同学们的想法,同学们也踊跃发言,就中文哲学发展现状、人工智能对全人类影响、健全人格的体现等内容向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李老师依靠丰富的学识与敏捷的思维,以十分幽默的回答一一做了回应,现场频频发出欢笑声与热烈的掌声。

不知不觉,时间临近十二点,名师第一课在掌声中结束。会后,许多同学依旧热情高涨,同学们也纷纷向李老师表达了崇敬之情,围绕着李老师提问,久久不愿散去。李老师与同学互换了联系方式。李德顺教授作为人文学院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终身教授,以其强大的人格魅力,如春风化雨般滋润新生。相信通过本次讲座,新生可以更快适应大学生活,找到人生的方向。

文、图:王校然


上一条:人文学院举办《中国画笔墨与技法基...     下一条:新欣人文,浓情法大——我院2018级...

分享到: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 版权所有
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 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 10224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