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已去,秋意渐浓,九月的第一天,2023级新生们在端升楼204迎来了名师第一课。人文学院院长赵晓华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沟通,用丰厚的知识储备与宝贵的人生经验引领同学们尽快了解、适应大学生活,为同学们未来四年在法大求学的日子做好思想指引。
赵晓华老师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开始了今天的发言。赵晓华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政法大学与人文学院的基本情况,风格幽默、金句频出,用风趣的语言缓解了同学们的紧张情绪,拉近了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紧接着,赵晓华老师便围绕着“新生需要适应的三个变化”这一主题进行讲授,分别是适应身份角色的变化、适应环境的变化和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变迁。
第一,适应身份角色的变化,在自立自主中成人。赵晓华老师提出,同学们要适应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和更强的问题意识追求真理、探索新知。她谈到,同学们应该学会读书,要利用好学校的各种学习资源,利用好时间,比如利用睡前十分钟读一篇学术文章,日积月累,久久为功;同学们也要有选择性地读书,需要学会在众多书目中进行选择,可以从经典、名著、课程的参考书目等进行选择性阅读,还可以积极参加读书会和读书小组;在阅读时,同学们要注意查照目录和版本,寻找最适合的书籍。除学会阅读外,同学们要学会写作,重视学术规范,认真地对待每一次考试和考核。
第二,适应环境的变化,更加成熟地面对各种现实问题。进入大学,同学们面临的第一个考验,便是处理师生关系。大学始终是一个师生共进、教学相长的学术共同体,根本使命是培养人才。所以大学以学生为本、学生以成才为要。学院将继续坚持为每一名法大人文的学生全面发展成才、拥有精彩大学生活尽最大努力。梅贻琦先生将好的师生关系形容为“从游”,老师如大鱼,学生如小鱼,“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同学们要学会向老师提问,多跟老师请教。其次,学会处理同学关系,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大学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学府,在这里,同学们不仅要学习知识,也要培养“有容乃大”的气度,欣赏他人,共同进步。最后,学会欣赏自己。正视自己,是自我完善的前提。赵晓华老师希望同学们调整好心态,不要因为学习、生活上偶尔的事宜妄自菲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积累,在厚积薄发中努力取得新突破。
第三,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变迁,胸怀国之大者。赵晓华老师鼓励同学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有机联合在一起,树立远大的志向,担当起知识分子的使命,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研习活动,积极响应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所指出的 “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大学之大,在于气象之大,同学们在专业之余,要多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实现知识、能力、实践三者的结合。
讲授结束,来到提问交流环节。在场同学积极地向赵晓华老师提问,赵晓华老师也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本次新生名师第一课在浪潮般的掌声中走向尾声。赵晓华老师的讲授让同学们获益匪浅,也对大学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与期待。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学有所获、不断成长,将赵晓华老师的教诲铭记在心,成为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青年!
人文学院学工办供稿
上一条:人文学院2023级研究生新生学术规范... 下一条:迎新季:背上行囊,千里相约——人...